-
希望母乳喂养的妈咪遭遇母婴分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998
很多妈妈希望一直给宝宝母乳喂养,但有的时候,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母婴分离,不能亲自哺喂母乳,如妈妈上班,宝宝生病住院、妈妈外出有事等等问题。在母婴分离情况下,保持泌乳及保存乳汁非常必要。一、妈妈因工作与宝宝分离时1. 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在妈妈上班或者背奶前,培养宝宝和家庭第二照护者的情感,让第二照护者了解宝宝的生活作息和喂养习惯,在日常的活动中,多让第二照护者参与。2. 宝宝的分离焦虑:A. 给宝宝心理建设:上班前告诉宝宝,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会在什么时间段回来,大月龄的宝宝可以带去你的工作环境看下,让宝宝知道妈妈在做什么,并不是不要宝宝,增加宝宝的安全感,高质量的陪伴,并不在意陪伴的时长。讲故事、做亲子游戏、一起运动、肌肤接触、户外亲子等,这个时间段内你的关注点只有宝宝,尽情享受亲子时光。B. 上班后宝宝可能会增加夜奶的频率,做好准备及应对。3. 领导和同事的支持:A. 在工作前半个月或一周,重新熟悉下你的工作流程和环境,多和领导沟通和同事互动,分享你目前的状态,让他们知道你对工作的重视。B. 工作效率的保证。我们可以在时间管理和工作的轻重缓急次序上有更好的调整。可以用生活工作手册,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C. 克服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思想上不要排斥,提早做好准备和安排,不要有思想负担。4. 学习使用吸奶器和手挤奶,做好背奶准备工作。5. 回家后,尽量频繁哺乳,尤其要坚持夜间哺乳,弥补白天刺激乳头不足的现象.在相同吸吮情况下,夜间所释放的催乳素比白天多,可以使工作母亲的乳汁分泌量完全满足婴儿需要。职场哺乳安排需要知识也需要经验,更需要在之前做一个合理规划,可以请教您身边的哺乳指导,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早产儿住院或妈妈生病住院出现的母婴分离1. 妈妈在分娩后12小时内应尽早挤奶,刺激下奶。最好妈妈的病房内设有冰箱,方便储奶。宝宝不在妈妈身边时,妈妈仍需定时挤奶,刺激乳汁分泌,还需注意,避免乳汁淤积。2. 和医护人员沟通好,尽量用妈妈的奶给孩子吃。母亲尽可能地看望和扶摸婴儿,或母亲随婴儿住院,增加母婴之间情感联系,促进乳汁分泌。3. 母亲因服特殊药剂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喂养时,必须定时排出乳汁,以防乳汁淤积而影响病愈后继续哺乳。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并不容易,孩子情况不同,妈妈需要结合医生建议,并和自己的哺乳指导一起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恰当方式,不要盲目追求纯母乳,更不需要一味认为孩子无法完全母乳喂养。
-
宝宝一直要吃,可能是什么原因?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99
宝宝一直要吃,是新手妈妈常见的疑惑。除了真的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外,正常的宝宝也可能表现出“一直要吃”的状态。1、孩子胃容量小,本身便需要少食多餐。孩子胃容量很小,初生宝宝胃容量只有5-7ml,即使在一周后,孩子的胃容量也只有60ml,因此他们需要少食多餐来获取足够的食物,新生宝宝一天哺喂12-18次是常见的,而一天18次以上的哺喂也并不能认为就是不正常的。2、通过吃奶的方式从成人那里获得安抚。即便已经吃饱了,也想从妈妈乳房获得安抚。从完全自给自足的子宫出来,孩子需要很多时间去适应完全不同的外在环境,他们非常渴望呆在熟悉的母亲身边获得安抚,而吸吮乳房正是他们实现这个愿望的更好办法。成人除了喂奶以外,也可以通过其他模拟子宫环境的方式来安抚宝宝。因此,早期的频繁喂养并不等于孩子摄入不足,但频繁喂养的确会造成母亲疲累,请妈妈采用更舒适的哺乳姿势,家人也要更多地参与进来,帮助妈妈一起安抚宝宝。但如果有任何关于喂养不足的担心,或孩子在乳房上呆很长的时间,都应该咨询哺乳指导获取更多帮助。
-
如何促进妈妈乳汁分泌?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62
母乳喂养的三大要素:乳房,宝宝,大脑。在乳房和大脑正常的前提下,要增加泌乳量,乳房需要更多来自宝宝的刺激。从妈妈的角度,你的大脑要做适当调整,将哺乳看做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妈妈乳汁分泌,那么妈妈们可以怎么做?1. 增加喂奶次数。至少两小时喂一次宝宝,主动喂奶。晚上保持喂奶,夜间是泌乳素的高峰。2. 延长单次喂奶时间。不要定下每侧乳房喂养几分钟的死规矩,这可能限制了宝宝吃奶的自身偏好。让宝宝吃完一侧再换另一侧。这样,宝宝便有机会更多地吃到高脂肪比例的乳汁。3. 吸吮充分的情况下考虑更多左右交替喂奶。对一些悠闲吸吮后容易睡着的宝宝来说,也许并不那么适合让他自己吃到睡着。我们需要更仔细地观察宝宝,当孩子的吸吮强度变小,吞咽减少,开始安抚吸吮的时候,换到另一侧,帮助他变得清醒并鼓励他积极吃奶直至吸吮强度再次变小,这时可以再换回另一侧。反复靠换边来唤醒宝宝的做法能够鼓励他进行长时间的积极吸吮和吞咽,获得更多乳汁。4. 加倍喂奶。吃完后不要着急让孩子睡觉,抱一会儿,直立地背着他,让他保持清醒,他可能会打一个嗝,然后肚子里又有一些空间,或者他愿意再来一轮奶,吃得更多一些。这样也能更多刺激乳汁分泌。5. 肌肤接触。肌肤接触有助于唤醒爱睡的宝宝,刺激不太投入的宝宝积极吃奶。如果担心着凉的话,可以在肌肤接触的时候一起裹上一块毯子。6. 午睡和夜间喂奶。带着宝宝上床喂奶,也许是最能刺激乳汁分泌的古法之一了。在床上的时候,宝宝和妈妈都能放松下来,也能刺激更长时间,更加频繁地哺乳。泌乳素的水平也会因此提高,体内的催乳素在睡眠时候本身会提升,生长荷尔蒙在睡眠时也一样,它会协同催乳素提高泌乳量。
-
什么是追奶?什么情况需要考虑追奶?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105
哺乳期妈妈因各种原因造成乳汁分泌减少后,通过各种方式让乳汁重新分泌增多,这种就称之为追奶。我们常见的追奶方法有以下几种:1. 妈妈对自己要有信心,可以寻求哺乳指导和身边一起追奶的妈妈提供心理支持:妈妈先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不要受身边其他人的影响,妈妈应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乳姿势,合理安排工作、生活作息,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学会给自己减压,享受和宝宝在一起的亲子时光。2. 让宝宝多吸吮,刺激乳汁分泌。宝宝在出生后应尽早吸吮,肌肤接触,刺激乳汁分泌。如果妈妈早期吸吮和肌肤接触没有做好,尽量不要混合喂养,若奶水真的不够,喂奶时一定要吸空两侧乳房后,再给宝宝吃奶粉,避免攒奶,等奶涨了再给宝宝吃,这样奶水只会越来越少。增加喂奶次数,宝宝在吸吮的时,会刺激大脑分泌泌乳素,进而促进乳汁分泌,慢慢地就可以达到供需平衡。3. 按摩乳房和肩颈背部,妈妈如果出现乳汁分泌骤然减少,往往会有存在各种压力,肩颈部肌肉会存在持续紧张状态,可以请家人或者专业的理疗师、哺乳指导帮忙放松肩颈。在家可以温水热敷乳房后,做适当的按摩,用手指指腹呈扇形圆圈式轻轻按摩,慢慢推向乳头。轻轻提拉按揉乳头,刺激喷乳反射,促进泌乳。用四个手指指腹从乳根部往乳头方向梳理乳房。
-
孩子含乳和吸吮怎么看?什么情况需要引起注意?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50
宝宝正确的含乳,会给妈妈和宝宝带来良好的哺乳体验。如果您和宝宝对整个哺乳过程感到舒适,而孩子生长发育也都正常,那么孩子的含乳吸吮不太会有什么问题。通常一个让妈妈舒服的含乳,在喂奶时,宝宝整个身体贴近能妈妈,脸对着乳房。宝宝含乳时嘴会张得比较大,他的下唇外翻,会含住大部分的乳晕,下巴贴着乳房。在宝宝正确含乳时,刚开始几口时快速吸吮,当奶阵到来后,便会转为慢而深的吸吮,吃奶时两颊部圆鼓,并有明显的吞咽(并不是所有的宝宝在吃奶时都有明显的吞咽声)这是宝宝吸到奶水的重要表现,表示宝宝含乳正确,正在有效的吸吮。如果宝宝只含住妈妈的乳头,而没有含住大部分乳晕,或者宝宝的下唇乳晕露出比较多,或者和上唇一样多,宝宝的嘴巴没有张大,嘴巴噘起或者内翻,身体和脸都远离妈妈的身体和乳房,这样的含乳姿势是不对的。宝宝在吃奶时,两颊部凹陷,一直是浅而快的吸吮,并听到宝宝吸奶时发出的啧啧声,这样的吸吮有可能是无效的。有时妈妈感到持续疼痛,也是表明可能是宝宝含乳不对,这时候妈妈可以用小指轻轻从一侧口角伸入宝宝口中,按压下牙龈,使宝宝张开嘴巴,停止吃奶,移出妈妈的乳头,配合重新含乳。如果哺乳妈妈对含乳和吸吮感到疑惑,甚至感到乳头持续的疼痛,请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
什么时候需要补充喂养?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239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体重不会再往下降,慢慢的开始往上升,往往在出生后2周内会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若宝宝在出生后第一周体重下降超过7-10%,在出生后第二周,体重仍然比出生时的体重轻,或者在之后宝宝的体重增长少于125g/周。如果宝宝的母乳摄入足够,一般在出生6天后,每天会排出至少6次以上的小便,如果一周后的宝宝小便尿量少于6次,尿色深黄,气味重,每天解排大便的次数少于3-4次,出生后5-6天仍解墨绿色胎便,这就表明,宝宝可能会存在奶水摄入不足,需要专业人士评估孩子母亲情况,排除病理性原因,根据情况选择补充喂养。对于出生后1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参考宝宝的生长曲线,我们可以测量宝宝的头围、身高、体重后,绘录到宝宝生长曲线图内,以便于观察宝宝的生长情形。在参考曲线范围内都属于正常,但是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并不是在参考范围的最高点就是最好,在最低点就是最差,重要的是宝宝是照着自己的生长曲线速率在长大。您可以参考关于“生长曲线”相关帖子了解如何通过生长曲线了解孩子成长是否健康。
-
关于哺乳期避孕的那些事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27
通常来说,产后产道已愈合,恶露干净之后,夫妻生活就可以恢复。但是有一部分女性因为刚刚遭受过生育的疼痛,对怀孕这件事有些恐慌,成了她们不愿意开始夫妻生活的原因。其实,对于哺乳期,我们有很多比较常见且不会影响到哺乳的避孕方式,下面逐一介绍。一、哺乳期闭经避孕法(LAM避孕法)哺乳期的妇女由于身体泌乳素水平高,会抑制身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从而使得生育能力受到限制。选择哺乳期闭经避孕法的理由:不想使用其他方式避孕。(补充说明:也许医院的一线医生会见过很多主诉“哺乳期怀孕”的案例,但是我相信,医生们绝对没有时间去问“你来没来月经啊?你的宝宝是不是按需亲喂啊?每天喂奶的频率够不够啊?……”等等关于LAM使用法则的重要三因素,所以对于LAM的避孕率达到98%这个数据来源http://www.waba.org.my/resources/lam/,有兴趣的妈妈可以打开看看。)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妈妈们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有效避孕率可以高达98%,比孕激素避孕药、宫内节育环和绝育的效果更好!1、 没有来月经2、 宝宝只吃母乳,并且是按需亲喂,没有使用过奶瓶喂养以及安抚奶嘴。(在这里要重点说明这个喂奶的频率问题:妈妈全天都在间歇的哺乳,包括夜里也有哺乳。白天哺乳间隔不超过4小时,夜里哺乳间隔不超过6小时。)3、 宝宝没有超过半岁解释:月经出血指的是连续出血两天;完全或者接近纯母乳喂养允许偶尔的补充喂养,只要不破坏母乳喂养的频率。(比如每天喂点维生素D,或者有些家庭会每天加几口水,只要不影响母乳喂养的正常频率,就没关系)产后即可开始使用此避孕法,但是只在前6个月有效。为什么有的妈妈使用LAM避孕法会失败:1、 月经周期已恢复。2、 开始给孩子规律的吃其他除母乳以外的食物,从而影响了按需喂养的频率。或者说这个孩子已经开始睡整觉。3、宝宝已经超过6个月龄了。不适用LAM法则的家庭:1、 有代谢紊乱婴儿的家庭2、 妈妈使用了对情绪有影响的药物3、妈妈使用了利血平、麦角胺、抗代谢物、环孢霉素、溴麦角环肽、放射性药物、锂或抗凝血剂。二、子宫内节育器(IUD)国内目前通常是顺产后3个月,剖腹产后6个月植入子宫内。不影响母乳喂养,有效率约为90%。缺点是:有些妇女容易造成盆腔炎、月经量增加等问题。三、避孕套避孕法(男女避孕套)正确使用的有效率是95%左右,产后即可开始使用,不影响哺乳。缺点是:可能会出现使用方法错误,导致避孕失败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国内男士避孕套比较普遍,需要注意的是,避孕套需要正确的使用方能达到93-95%的避孕效果。1、 在夫妻同房前佩戴,同房时全程使用,一次性避孕套不能反复使用。2、 使用前应先吹气检查有无漏洞,同时排去小囊内空气,射精后在阴茎尚未软缩时,即捏住阴茎和套口一起取出。使用时选择合适的阴茎套型号,不宜过大或过小。(哎呀,上面的话赤裸裸的直白啊,不是我想出来的,是第八版《妇产科学》里的,开心他娘掩面奔走——)四、孕激素避孕丸(POP)可以生产后立即使用,如果产后21天之内开始使用,那之后的夫妻生活则不需要其他避孕措施;如果产后21天之后才开始使用,则夫妻生活需要额外的避孕保护两天,比如使用避孕套。缺点:需要长期服药,容易出现漏服,导致避孕失败。五、孕激素紧急避孕药产后21天之内不建议使用,会影响泌乳。21天之后则可使用,不影响哺乳。但需注意的是,紧急避孕药只作为紧急情况下补救使用,不能做为常规避孕药使用。哺乳顾问对哺乳期避孕的看法:首选:哺乳期闭经避孕法、屏障避孕法(男士避孕套、女士避孕套)其次:杀精剂第三:荷尔蒙避孕法(需要注意不能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特别声明:如果你想使用LAM避孕法,一定要看清楚上面的具体说明,只要能符合那些条件,LAM避孕法是优于其他几个避孕法的,因为比避孕套的避孕概率还高!但是你们一点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目前还没有100%的避孕概率,除非卵巢切掉?更年期?但那不适合哺乳妈妈……所以,如果你想双重保险并且你愿意,那么同时几种避孕方式可以同时尝试。其他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的妈妈由于激素的原因比较容易出现阴道润滑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常规性会阴切开术造成伤口愈合处疼痛,使得夫妻生活受到影响。建议可以使用水性润滑剂改善。还有些妈妈会拒绝夫妻生活,除了担心怀孕,也是产后正常的生理反映,因为天然的母性使得她们全部心思都在照顾下一代上。希望爸爸们可以多多理解妈妈们,你们的理解会让身边的女人感激一生。参考文献:[1]http://www.waba.org.my/resources/lam/#LAMLAM- The Lactational Amenorrhea Method[2]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andReproductive Health Care2004; 30(3):181-189[3]《妇产科学》第八版
-
我的宝贝有舌系带过紧:意味着什么?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28
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你决定母乳喂养;你知道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健康和对自己的重要性。这也是一个培养和联系你与宝宝之间爱的方式。但母乳喂养过程中并不像你希望的那样。疼痛,你和你的宝宝在衔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你担心,你的宝宝没有足够的奶水摄入。你的这种体验可能是异常的。当被告知你的宝宝有舌系带过紧时,但你不确定这意味着什么。什么是舌系带过紧?婴儿出生时,舌下部下腭之间的粘膜连接,连接部厚并紧张。医学术语上对这个粘膜称为舌系带。每个人都有,通常的系带是薄,弹性和可以使舌头拉伸。当婴儿舌系带过紧时,舌系带使舌头前部贴合过紧或紧张。舌系带厚或僵硬。限制舌头移动。舌系带过紧是很常见的(5%-10%的婴儿发生率)。通常会有家族史,男孩比女孩更常见。舌系带过紧会引起哪些哺乳问题?婴儿舌系带过紧时可能有“心形舌”和舌头无法伸出口腔。因为舌系带可以限制舌头的活动,这样的婴儿在吃奶过程中会遇到衔乳和喂养问题。如果宝宝不能衔接得很好,婴儿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奶水,可能生长缓慢,会容易感到饥饿,显得总是需要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而言,婴儿舌头的摩擦可能导致疼痛和乳头出血。有些母亲可能会提前停止母乳喂养计划和情绪上失落和痛苦。同时,没有充分衔接的姿势,会减少奶水的有效移出,这可能会导致乳房的过度肿胀,影响奶水的生成,引发奶结和乳腺炎。 舌系带过紧的应对:几乎所有的舌系带过紧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称为系带切开术。舌系带切开术是一个小手术。使用无菌剪刀和不需要麻醉的。应该由一位训练有素的医生来完成。激光的治疗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没有研究关于婴儿舌系带过紧的激光治疗。已报告的手术后,没有并发症,除了轻微出血。因为舌系带过紧的情况解除,婴儿可以张开嘴时可能会哭。 如果不做分开术情况下,可以做什么?用手指捧起乳房并按压出适合宝宝口腔的形状来帮助婴儿含乳,舌系带过紧的婴儿在哺乳时可能会疲劳。因为需要更长更频繁的哺乳,婴儿在哺乳间歇需要休息一下。母亲在亲喂结束后可能需要手挤奶。大多数的婴儿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成长,哺乳的情况会得到改善。如果你根本不能让婴儿衔接上乳头,可以通过杯子哺乳,还有用一根细管放在手指上,细管的另一端连接奶瓶,做手指吸吮。可以用手挤奶或吸奶器的方法,在一天24小时至少8次的收集母乳,来确保妈妈保持良好的母乳供应。 原文来自《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第30期,2014年5月刊的第224页到225页
-
新生儿头一周的大小便怎样算正常?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6-25 阅读数:1117
刚出生的宝宝,在一两天内排出墨绿色像汽油一样粘稠状的便便,我们称它为胎便。胎粪是由胎儿期的肠黏膜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组成。在新生儿出生4~6天后,他的大便颜色会变浅,越来越黄,也不那么粘了。这叫做“过渡大便”。到了第6天后,一天至少解3-4次黄色大便。出生后5-6天仍只有解胎便,可能是没有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出生后2-3周,如果大便次数少,要结合排小便情况,观察下是否没有吃到足够的奶水。母乳容易消化,利于排出,以及肠道输入食物后的反射性蠕动。因此,吃母乳的宝宝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他精神和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爸妈没有必要担忧。新生儿尿液颜色黄、透明,开始量较少,5天后排尿次数增多。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头一天有一次小便,第二天两次,第三天三次以此类推,之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得到足够的母乳时,通常在24小时内排出尿量约6-8次小便,平均每次小便量大约45ml左右,大约能有3-4块尿显半蓝的纸尿裤,色清澈。新生儿一天的尿量少于6次,尿液色黄、气味重,有可能存在喂养不足。
-
新生儿的第二天,有可能出现的正常哭闹和应对方式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6-25 阅读数:1096
刚刚出生的宝宝在第二个晚上通常都会哭闹的特别厉害,这个时候新手家庭常常会以为宝宝没有吃饱,但是有时候宝宝明明刚刚喂养完毕,这个时候的宝宝除了饥饿外为什么频繁哭闹呢?产后第二天,妈妈刚刚历辛苦的分娩,再加上产后的兴奋期及访客,休息并不充分,孩子的哭闹就可能让妈妈更加筋疲力尽,而此刻家人的疑虑又更会加重妈妈的压力,更加容易担心自己奶水不够。其实,刚出生的婴儿在第二晚的哭闹,更多的和还不适应子宫外的环境有关。宝宝思念胎儿的环境,而妈妈的乳房和胸怀不论是气味温度和声音都是和子宫环境最像的地方。所以,宝宝好像要一直黏着妈妈或者需要抱着,有时候没有人抱着就会显得哭闹不安。我们可以降低环境亮度和减少声音刺激,让宝宝和妈妈尽早尽量多的肌肤接触,多和妈妈在一起,给宝宝更多类似子宫的感受,家人也可以参与到安抚宝宝的工作中来,妈妈学习更舒服的喂养姿势,利用每一个空隙尽可能的多休息,也建议家人告知亲朋好友,避免过多的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