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6-25 阅读数:1105
生理性黄疸的成因 红细胞分解与过渡到婴儿出生后的一个含氧环境。胆红素是红细胞表面的分解产物之一,它会释放到血液中。胆红素与血液中的白蛋白绑定并输送到肝脏,在肝酶系统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转换成结合胆红素。转换后的结合胆红素通过胆管进入小肠。大肠内又被还原成胆素原,而随大便排出体外。如果大便排出延迟,结合胆红素可以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而被肠道吸收进入血循环,并返回肝区的门脉循环,这称为肠-肝循环。那么,面对新生儿黄疸怎么办?简单说,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情况,很多情况下,新生儿黄疸数值不高,也不会造成害处,我们需要避免的是黄疸数值过高,而了解过黄疸原理我们可以知道,黄疸会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因此,充分的喂养是降低新生儿黄疸数值的必要条件。此时,母乳喂养比其他食物喂养更具有优势,因为母乳特别初乳有轻泻作用,除了提供可以拉出去的承载物以外,更让排泄频度适当增加,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复吸收。我们建议妈妈此时要配合医院确切了解黄疸数值:若黄疸值在安全范围内,请保持正常的喂养,若遇到喂养问题,记得及时求助哺乳指导;若黄疸数值在密切观察区域,请加强喂养,必要时你可能需要做一下喂养评估,看孩子是否存在含乳吸吮的问题,看是否需要在此阶段进行补充喂养;若黄疸数值已经到了医疗干预阶段,请遵从医嘱配合其他治疗,但此时母乳喂养仍可以继续。面对新生儿黄疸,请不要轻易停母乳。
-
为什么应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最好方式是母乳喂养?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6-25 阅读数:1056
很多妈妈在宝宝出现黄疸后,就很疑惑到底该不该给宝宝继续母乳喂养。黄疸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现象,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三天开始慢慢出现,并在第4-5天达到最高峰,之后再逐步减退,完全消退一般要1-2周。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造成黄疸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宝宝母乳的摄入不足,而导致宝宝的排便次数减少,体内的胆红素未及时排出。(研究表明,与水和配方奶相比,母乳能更有效地帮助宝宝排出多余的胆红素,也许是因为母乳有通便的效果,可以让宝宝的大便量增多。摘自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P55)初乳具有轻泻作用,可以加速胆红素通过肠道的排出。有效母乳喂养会让发生高数值黄疸的情况减少:在观察的所有孩子中,产后24小时内,频繁哺乳0-2次的母子,孩子6天后黄疸发生的比例是28.1%,而频繁哺乳9-11次的孩子没有一例发生黄疸。产后三天平均哺乳次数在5-6次母子,孩子的胆红素值平均为10.7;喂哺次数在11次以上的母亲,胆红素平均值为4.8。所以,产后越早、越多次的有效母乳喂养,是预防早发性黄疸发生的最好办法。对于已经发生黄疸的宝宝,我们建议更要勤喂母乳,以减少胆红素的增加。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评估宝宝的活动、精神、吸奶力气,如果宝宝出现吸吮无力、活动能力差、嗜睡、大小便次数减少,皮肤、巩膜黄染明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母乳性黄疸应该怎么办?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6-25 阅读数:1120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7天出现黄疸,在10-15天达高峰在第三周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婴儿黄疸仍然明显,维持在1.5-15mg/dl第2-3个月逐渐消退,在满月左右,胆红素浓度仍维持在15-18mg/dl并不是很少见(参考资料Alonso EM.J Pediatr 1991;118:425-430)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超过2周时,应注意粪便的颜色是否正常。医生有时候想确认你的宝宝是否是母婴性黄疸,他可能会建议你停喂母乳2-3天(也有地区只要求停一个下午或者几个小时观察),如果停喂后宝宝的黄疸改善,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说明是母乳性黄疸,视为安全,可以恢复母乳喂养并注意观察。母乳性黄疸轻者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明显,当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之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只要宝宝的胆红素不是很高,许多妈妈完全可以继续喂母乳。如果黄疸没有改善,胆红素水平没有降下来,需要儿科医师做进一步的检查。通常母乳性黄疸对婴儿的生长和发育并无多大影响,只要宝宝体重增加正常,胃纳良好、睡眠活动正常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因此一旦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家长无需太过于紧张。
-
产后妈妈可以采用的哺乳姿势有哪些?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6-25 阅读数:1136
新手妈妈刚开始喂奶,总觉得很别扭,和宝宝配合的很不好,喂奶的过程就像打仗一样,非常辛苦。首先妈妈要找到让自己和宝宝都舒服的喂奶姿势,这样才能享受哺乳的过程。我们常见的哺乳姿势有以下5种:1,摇篮式抱法。这是最常见的坐姿喂奶姿势,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可以借助腿上的枕头和踩着的脚蹬,让宝宝的头部枕在你的手肘窝位置,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让宝宝面向着你,肚子对着妈妈的肚子,脸对着乳房,宝宝的一只手,放在妈妈胸前,另一只手绕到妈妈侧面。2,侧卧式。这个姿势最舒服,妈妈也很方便省力,一般月子里的妈妈和剖腹产的妈妈用的比较多。侧卧的姿势基本与摇篮式相似,为了让哺乳更舒适,可以准备多准备几个个枕头,分别垫在在妈妈的头部、背后和两腿之间。也可以多备一个,放在宝宝的背后。用一只手支撑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让宝宝和妈妈面对面侧躺,另一只手将奶头送到孩子嘴里。3,橄榄式抱法。比较适合妈妈乳头疼痛、或者乳头破损时减轻疼痛的姿势。与摇篮式抱法,但喂右侧时用右手托,喂左侧时用左手托。用妈妈的手支撑宝宝的身体,让宝宝的脚放在妈妈的背后。4,修正式橄榄式抱法。如果你是剖腹产,或者乳房较大,以及刚出世的宝宝,都比较合适这种方式。在脚上垫个枕头,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用手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乳房,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用手臂轻轻地支撑宝宝的头,让他的脚在你的背后。5,半躺喂。这个姿势又称为生物养育法,它遵循着自然界母子之间常见的喂养形态,帮助开启自然哺乳关系:母亲舒服的斜靠在床或者沙发椅上,孩子趴在妈妈身上,妈妈根据孩子的喂养信号给予协助。这个姿势给予孩子身体更贴合的支撑,妈妈也因姿势的缘故后背与肩颈部更易放松。
-
剖宫产哺乳姿势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6-25 阅读数:1117
剖宫产产妇由于腹部有手术切口,哺乳姿势与自然分娩的坐式哺乳会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侧躺式哺乳、平躺式哺乳、12点方向哺乳、橄榄式哺乳、修正式橄榄式哺乳五种。1,侧卧式哺乳。最常见 这样可以降低腹部切口的张力。哺乳时,选择让妈妈和宝宝双方都感觉舒服的姿势。妈妈在哺乳时尽量放松身体,可以在妈妈在头和肩膀下面垫个枕头,身后放个枕头作为支撑,在弯曲的双膝之间再夹一个,让后背和臀部呈一条直线。让宝宝侧躺面朝妈妈,哺乳时,宝宝始终贴紧妈妈。妈妈用手护住宝宝的头和身体,也可以在宝宝背后垫一个枕头,也可根据情况用一个小枕头或叠起来的毛巾把宝宝的头垫高,让宝宝更轻松就能伸头够到产妇的乳房。2,平躺式哺乳。在剖宫产术后的妈妈为了保护腹部伤口,也可以让家人协助平躺式哺乳,在哺乳侧腋下放一个较硬的枕头,让宝宝斜趴在妈妈的乳房和枕头上,妈妈要一直手护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3,十二点方向哺乳。妈妈的身体摆放和平躺式基本相似,只是宝宝所躺的方向,正好和妈妈的方向相反,宝宝是脚对着妈妈的头面部。这个姿势能很好避开妈妈有伤口的身体部分,在做好支撑的条件下也不影响正常喂哺。4,橄榄式哺乳。妈妈坐姿,宝宝的身体更像是夹在妈妈腋下,妈妈的腿上或身侧可以放一个足够撑起孩子到乳房位置的哺乳枕或者垫子。在喂右侧时用右手托,喂左侧时用左手托。用妈妈的手固定好宝宝的身体,宝宝的脚的位置大概会伸到妈妈的后背。5,修正式橄榄式哺乳。除了剖腹产,乳房较大的妈咪,以及刚出生的宝宝,都可以试用这种方式。在脚上垫个枕头,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用手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乳房,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用手臂轻轻地支撑宝宝的头,让他的脚在你的背后。不管以上哪种姿势,重点是妈妈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和宝宝的哺乳姿势,在哺乳时要感觉舒适、轻松、自在,能够慢慢地享受哺乳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