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发烧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2-12 阅读数:1523
家里有的宝宝可能在长牙期产生发烧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应对呢?下面就和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一起来看看正确的处理方式。 宝宝在五六月份的时候,他已经开始长出了牙齿,这时候宝宝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牙症状,如上,会有轻微发烧或腹泻,有的宝宝还局部牙龈肿痛挥舞着充血等流口水上,其大小主要是根据宝宝的自身条件的症状,如果宝宝体温持续在39度摄氏,那就需要进行一些小措施帮助宝宝先物理降温,然后在去医院看医生。 为了孩子出牙发烧这个问题,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建议所有的家长宝宝发烧在38度左右可以选择不打针吃药,使用一般物理降温的可以给孩子喝的水或热水浴孩子,这样下来,体温会逐渐下降。如果孩子长牙发烧已经烧到38.5摄氏度,那就就需要去医院,咨询医生,医生什么治疗孩子发烧引起感染属于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确定,如果它是一种病毒感染,然后与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之后,如果是细菌感染,那么头孢菌素抗生素的使用。 总之,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建议大家,对于宝宝发烧我们要正确的面对,不要一发烧就着急看医生或者吃药,但对症治疗和关怀,它不工作,看医生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
引起宝宝呕吐的原因有哪些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2-10 阅读数:3917
现在每一个宝宝都是家庭中的宝贝,所以孩子只要有一点点的不舒服,那么全家人都会跟着担心。今天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些关于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喂养不当 这是新生儿的原因呕吐最为常见,由于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养活自己的孩子,所以给宝宝喂奶的时候没注意,胃新生儿的状态水平,对婴儿喂养不当姿势可能引起呕吐,所以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建议大家在给宝宝喂食过后,必须给宝宝打嗝,并且要注意纠正自己的坐姿,以免宝宝呕吐! 二、胃肠道疾病 刚出生的婴儿抵抗力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受到许多细菌病毒,一旦婴儿是由细菌和病毒的影响,容易造成胃肠道疾病,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呕吐,如果没有宝宝才出现喝牛奶,但突然呕吐呕吐后,就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三、过度哭闹或咳嗽引起的呕吐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有的孩子哭太多,你会呼吸大量的空气哭时,空气就会进入宝宝后引发一系列的胃部症状和呕吐是一个他们,我们只需要冷静下来的时间来安抚宝宝,让宝宝可以呕吐有很好的帮助缓解症状! 四、有毒物质食入 宝宝在未来有一定的流动性,他们是好奇这个世界是在上面的口表现,要么不能吃,只要他们拿到手就往嘴里,这一次很容易吃一些有毒的物质,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发现宝宝在呕吐时,伴有其他恶劣的情况下,你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以上就是四种引起宝宝呕吐的常见原因,相信母育儿培训课程的老师给大家的解答,能够解决你的疑惑。在面对宝宝呕吐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处理,以便更好地与宝宝的各种条件应付的唯一途径!
-
每天一个鸡蛋对孩子有好处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2-06 阅读数:3766
现在都提倡说,早上给孩子吃一个鸡蛋有注意影响的吸收,增加宝宝的抵抗力,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就和懿英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鸡蛋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鸡蛋中除了水,一半都是蛋白质,而且相对来说还蛮适合我们消化吸收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6-12个月的宝宝,推荐摄入蛋白质的量是每天20克,1-3岁是25克,4-6岁是30克。至于脂肪,一方面随着宝宝的成长,对热量摄入的要求增加,另一方面对热量中脂肪占比的要求则下降。算一下,大概1-6岁的宝宝,每天推荐从脂肪中摄入的热量在300-400大卡左右。 一个鸡蛋中的脂肪大概可以供给约40-45大卡热量,同时供给6克左右的蛋白质。因此相对于一天整体的蛋白质和脂肪需求,一个鸡蛋并没有太多。从这个方面来看每天吃是没什么问题。 那反过来说,是不是每天都必须吃鸡蛋呢?其实也不是的。 食物不是水或者氧气,没有某种食物是“必要”的,每种食物都可以被合理的替代,更不要说有必要天天吃了。 鸡蛋很有营养,但是再有营养,再神奇的食物,都只是一种食物。对于饮食来说,重要的一定是多样化和平衡。不只是鸡蛋,总有很多家长在担心孩子会因为不肯吃某种食物,或者对某种食物过敏而导致营养缺乏,但实际上每种食物都会有对应的替代品,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多种食物来进行弥补。 总的来说,每天一个鸡蛋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是否每天都要吃鸡蛋就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食谱合理搭配。
-
关于“母乳过敏”的十个真相下篇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2-05 阅读数:4327
有的小伙伴和我们哺乳指导课程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好像有点“母乳过敏”,其实这究竟师生们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就和泌乳顾问讲师一起来看看关于“母乳过敏”的十个真相 7.“母乳过敏”的早期诊断及正确地治疗有利于减轻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而最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的最高级别的营养物质恰恰是母乳!!! 8.氨基酸奶粉是部分严重“母乳过敏”宝宝的选择之一,它的作用并不是治疗疾病,而是减轻宝宝的胃肠道负担,但不代表一定是“弃母乳、留奶粉”,每个宝宝的治疗方案各有不同。 针对暂停母乳、留氨基酸奶粉的宝宝,一般在2-4个星期后宝宝过敏症状缓解,可以尝试逐渐回归纯母乳,因为母乳中的sIgA发挥的重大作用非常非常重要! 9.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并非不能接触有可能过敏的物质,即便是高敏风险的宝宝。 并且宝宝对各种食物的耐受有一个最佳时间段,一般是在生命的头一年,除非严重的湿疹、便血甚至影响到生长发育的过敏,需要母亲谨慎进食、6个月后谨慎添加辅食,需要专业医师辅导甚至需要专业化验检查下才能进行。 轻度过敏的宝宝的母亲可以正常进食、6个月后正常添加高敏食物,比如花生酱、奶制品、小麦等,对宝宝将来食物耐受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10.关于湿疹,绝大多数和宝宝的皮肤屏障发育不完善有关,真正过敏所致极少。很多湿疹宝宝,在排查妈妈的饮食后依然找不到过敏源。 所以,看到湿疹不必恐慌,保湿以保护宝宝不成熟的皮肤屏障和专业诊治才是重点。 一般情况下,2岁左右湿疹也可以逐渐缓解。必要时需要完善过敏源相关检测助诊。 以上总结要点,不能做为临床医疗诊断,担忧“母乳过敏”时,先别慌,及时找到身边的儿科医生和泌乳顾问讲师科学治疗,这里的儿科医生并非普通儿科医生,而是过敏专科的儿科医师哦,咱们就能少走些弯路,孩子也能少受罪。
-
关于“母乳过敏”的十个真相上篇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2-04 阅读数:4012
有的小伙伴和我们哺乳指导课程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好像有点“母乳过敏”,其实这究竟师生们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就和泌乳顾问讲师一起来看看关于“母乳过敏”的十个真相 1.“母乳过敏”的主要表现为严重湿疹、便血、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等等,但是它发生率并不高,很多被过度诊断了。 2.母乳本身是不会导致宝宝过敏的,真实的情况是:妈妈进食的一些物质可能会进入乳汁,引起宝宝过敏。常见的食物有牛奶、鸡蛋、坚果、带壳海鲜(比如虾蟹)花生、大豆、小麦等制品。 蛋白质是由多肽组成,多肽由单肽组成,单肽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最小单位。 我们所吃的物质并非被我们完全消化成氨基酸进而被人体所吸收,而有一部分是以小的蛋白质或者多肽、单肽形式存在,进入到我们的血液循环。 乳汁的合成是通过多种途径与我们的血液进行物质传递,所以很多未被完全消化为氨基酸的物质—小分子蛋白质、多肽、单肽,会进入到乳汁中,引起宝宝过敏。 3.“纯纯纯”的母乳哺育很少会“母乳过敏”,这是因为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sIgA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在肠道表面涂上了一层保护膜,可以与食物中的过敏源结合,从而保护宝宝以免对母亲进食的物质过敏。 4.大多数“母乳过敏”是因为在生命早期3-4个月,尤其是产后头几天的时间内添加了含异种蛋白大分子卡在宝宝肠间隙导致宝宝肠道通透性增强,母亲进食的一些物质通过通透性增强的肠道进入宝宝血液循环引起过敏。 5.对于轻微过敏症状的宝宝,比如仅有轻微的湿疹、大便偶有少许血丝的“母乳过敏”宝宝,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良好,母乳妈妈们也不一定要排查食物、忌口。 6.“母乳过敏”并非一直存在,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的肠道屏障逐渐发育完善,宝宝对某些原本过敏的物质耐受,在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妈妈的饮食也可以逐渐多样化。 大多数“母乳过敏”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可以缓解,一般是2-4岁,这也是宝宝开始逐渐自身合成sIgA的时期。 比如多数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预后较好,约85%一90%的患儿在3岁左右出现临床耐受,即“脱敏”。 剩下的四点我们将会在下一篇文章继续和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母婴育儿培训课程的内容,欢迎点击官网进行了解。
-
孕期小腿抽筋补钙有用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1-29 阅读数:3593
门诊总是会碰到孕妈问同一个问题:怀孕后经常出现“小腿抽筋”现象,是因为缺钙引起的吗?但为啥自行补钙后还会抽呢?是钙片效果不够,还是小腿抽筋根本与缺钙没有关系呢?下面母婴育儿指导课程老师和大家分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小腿抽筋”对孕妇健康有什么影响吗? 所谓的“小腿抽筋”,即腿部痛性痉挛,又称睡眠相关腿部痛性痉挛,是指突然发生的局部肌肉强烈痉挛,常累及小腿部,大多情况是在夜间发生,少数在白天及夜间均会发生。 腿部痛性痉挛对孕妇的主要影响是疼痛和影响睡眠,有些孕妇们甚至在白天会有疲劳感。这种情况尤其在怀孕中晚期比较常见,多认为是继发于乳酸和丙酮酸累积,导致受累肌群的非自主性收缩,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部分原因可能和血清镁含量较低有关。有研究显示孕期腿部痛性痉挛补充镁有效,但使用这种治疗方法的试验结果不一。 二、出现腿部痛性痉挛,需要补钙吗? 当出现腿部痛性痉挛时,很多孕妇的第一反应是:缺钙,然后开始补充各种钙剂。但是,这种做法真的有效吗? 有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发现,对腿部痛性痉挛的孕妇给予钙剂治疗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补充钙剂对于孕期腿部痛性痉挛并无获益证据。所以,对于饮食中能够正常摄入牛奶、酸奶、豆制品等含钙丰富食物的孕妇,不推荐因为腿部痛性痉挛而常规补充钙剂。 三、发生腿部痛性痉挛怎么办? 半夜突然小腿抽筋,困意和痛楚让孕妇不好受,这时候,作为孕妇的好队友(丈夫),应该帮助孕妇伸直膝关节、主动让足部背屈,协助孕妇用力拉伸小腿后的肌肉(腓肠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钩脚”动作。保持“钩脚”动作几分钟,可使急性痛性痉挛快速缓解。其他可缓解的方法还包括行走或抖动腿部后将腿抬高;热水淋浴,用水流直接冲洗痉挛部位,通常持续5分钟;按摩等。 五、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腿部痛性痉挛呢? 目前认为预防孕期腿部痛性痉挛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伸展动作。通过伸展腿部肌肉,可缩短痉挛与痉挛后不适的持续时间并降低严重程度。通常选择站立位,而不是坐位或者平躺位,进行腿后部肌肉的拉伸运动。具体方法如下: 患者在站立位,腿部保持伸直,双足平放在地面上,同时使身体前倾,这样可伸展腿部后侧肌肉; 保持此体位10-20秒,然后连续重复3-5次,第1周一日进行4次,之后每日2次,即傍晚1次,睡前1次;如果发生腿部痛性痉挛频率较少,仅在睡前进行1次伸展运动就可以了(见下图)。
-
孩子哭了家长应该如何做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1-27 阅读数:3538
初为父母的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哭,孩子一哭,总是让人心慌意乱。直觉反应就是把孩子抱起来哄哄。但有人却说孩子一哭就抱会被宠坏。那么孩子哭了怎么办?我们应该抱吗?下面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就和大家分享婴儿哭了父母可以这么做。 1、尽量和孩子建立情绪上的良性循环。随着婴儿会爬会走,由于妈妈禁止做危险的事情而表示抗议的哭声越来越多,而且为了表达强烈的情绪,往往是大哭和尖叫。婴儿的啼哭随着自己的生理发展和认知发展,发生了改变。不同的社会情景,他们的啼哭有所不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些变化要有预期和耐心。 2、稳定有规律的回应有利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 婴儿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认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这样孩子往往能建立安全依恋感。安全依恋感的建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不稳定不规律的回应对孩子有伤害。有些父母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忽略他们。还有些父母有意或无意地长时间地忽略孩子的哭声。这些方式都损害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因为父母给他们的回应不稳定、不规律,导致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传达信息和需要才能得到父母的回应。这些孩子反而更容易哭,而且一旦哭了也不容易被安抚下来。 4、主动和孩子一起玩。鼓励孩子多用语言表达。幼儿会在和他人沟通不利的时候哭闹,因为他们的心意没有被了解,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在孩子会清楚说话之前,可以教他们一些婴儿手语,对于他们和他人的沟通很有帮助,能极大地减少他的挫折感。 作为父母,要了解婴幼儿的发展规律,他们的哭声,认知,情感,语言等等是怎么发展的。然后再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个性和兴趣。对于孩子哭了怎么回应,要基于这样的基础,随年龄的不同,情景的不同,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也应随之改变。
-
宝宝为什么会打哈欠下篇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1-19 阅读数:3383
在《宝宝为什么会打哈欠上篇》,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介绍了宝宝为什么会打哈欠。我们了解了其实每个人天生就会打哈欠,虽然疲劳、困倦的时候更容易打哈欠,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打哈欠并不是因为疲劳或是困倦。 无聊、听到哈欠声、看到旁边的人打哈欠都能把我们的哈欠给勾出来,而且想要控制不打哈欠也十分困难,明明知道当下的场合不应该打哈欠,拼命想忍住,却往往以失败告终。 1.刚起床和快要睡的时候 通过学者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感觉到疲劳的时候会更频繁地打哈欠,尤其是在刚醒来或是快到睡觉那个点的时候。如果用大脑冷却的理论来解释的话,在入睡前和刚睡醒的时段,我们的体温会有自然上升,这个时候打哈欠让大脑冷却能让我们更加警觉。 另外,当我们要打哈欠的时候,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下丘脑室旁核会发出信号,刺激位于脑干和海马,让控制打哈欠的相关肌肉收缩。PVN还会产生化学信使来引发哈欠,其中一种化学信使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在将要醒来的时候会出现急剧分泌,这可能也是造成我们刚睡醒的时候容易打哈欠的原因之一。 2.无聊(也可能并没有那么无聊)的时候 另外,坦普尔大学的名誉教授、心理学家RonaldBaenninger也做过一项试验,让研究对象佩戴腕带监测他们的生理机能和打哈欠的频率,结果发现在缺少刺激的时候会更频繁地打哈欠。在打哈欠之后,运动和生理活动通常会随之增加,可以说打哈欠代表了某种“醒来”。 在没有感到很无聊的情况下,人们有时也会打哈欠。比如,运动员有时会在他们的比赛项目开始前打哈欠,空军士兵会在跳伞前打哈欠。 因此,打哈欠可能只是表明了生理状态的改变。人们通过打哈欠来帮助自己的心理和身体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变,比如从困倦到清醒,从清醒到困倦,从焦虑到平静,从无聊到警觉。 3.被“传染”了 除了自发性地打哈欠之外,我们还会被别人的哈欠传染。看到或是听到别人打哈欠,自己也会跟着打哈欠,甚至阅读跟哈欠有关的内容,或是在大脑里想想哈欠这件事,都会勾起一个哈欠。 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感染性哈欠可能跟共情有关。在对动物打哈欠的研究中发现,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会出现自发打哈欠的行为,但只有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中会出现这种感染性哈欠。
-
宝宝为什么会打哈欠上篇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1-18 阅读数:1448
对于每天抗争在哄睡一线的宝爸宝妈来说,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可谓是头等大事,希望抓住睡眠信号,让哄睡事半功倍。对哼唧、揉眼睛、抓耳朵、打哈欠、挠脸、把脸埋在妈妈怀里这些睡眠信号,更是烂熟在心。以下就让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为大家解答宝宝刚睡醒就在打哈欠,是不是没睡够? 一、天生就会打哈欠 闭上眼,张大嘴,拉伸下巴和上半身的肌肉,缓缓地深吸气,然后快速呼出来,一个哈欠打出来了,而且平均会持续6秒钟。人人都会打哈欠,这些技能在我们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已经get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准确地了解这是为什么,研究人员也只是通过四维超声检查观察到了胎儿打哈欠的行为。 二、为什么会打哈欠 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相关的研究,虽然到目前为止都还没用一个非常确切的结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这些理论。 最早对打哈欠有所研究的人是希波克拉底,在距今差不多2500多年前,他认为打哈欠和发烧有关,发烧的时候打哈欠有助于排除那些积累在身体里的有害气体,就像水沸腾之后会有大量水蒸气从锅里冒出来,发烧体温升高的时候,聚集在体内的气体也会猛地从嘴里排出来。
-
你有抑郁情绪时,另一半理解你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11-15 阅读数:391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60%-80%的女性会经历产后忧郁的情绪状态,而大约21%的女性会得产后抑郁症。另外,约10%的新手爸爸也会遭受孕产期心理疾病的困扰。如果夫妻一方正在经历产后抑郁症,伴侣的情绪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夫妻关系僵化、互相怨恨,甚至离婚!然而,对于含蓄的中国人来说,很多时候,要“说出来”谈何容易!下面产后抑郁指导老师将会告诉你如何如何打破沟通的僵局,让伴侣了解自己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呢? 一、和伴侣单独谈谈 找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人,可以安静谈话的时间。认真地告诉你的伴侣你没有在编故事,这也不是你的错,但不是带有情绪的抱怨。向他/她解释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真正的疾病,这会影响你们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请伴侣理解你真的需要寻求专业的治疗与帮助,而且会有效果。 二、请伴侣参与你的康复 当你去看医生或治疗师时,让伴侣陪同前往。与他/她分享有关产后抑郁症的资料,让他/她更了解你的病情。 三、请伴侣放心 告诉你的伴侣,他/她不能“治好”你的病,你的病也不会很快痊愈。但不要沮丧,你依然很感激对方的支持。并且你的伴侣越是支持你,你也会越快恢复。请记住,对你的伴侣来说,你的病情也让他/她非常痛苦。 四、保持统一战线 你们是一体的。抑郁会对夫妻关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开诚布公地与伴侣沟通,请对方也保持接纳的心态,并促进你们之间的相互支持。 五、告诉伴侣需要得到怎么样的支持 告诉对方具体该如何做或者不要做什么。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著名心理治疗师及社会工作者KarenKleiman建议新妈妈不要指望丈夫猜出你的感受或你需要什么,而是具体地告诉他你希望得到什么支持和帮助。否则,他很容易会误解,导致夫妻之间互相怨恨。 六、寻求他人的支持 当你付出了努力,而你的伴侣仍然不理解或不接受你的状态,那么,请尽快联系其他人。亲友、专业人士和支持团体都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总而言之,当你需要心理支持的时候,说出来!你不是孤单的,这不是你的错。当你主动寻求帮助,你就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