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胎剖腹产,第二胎能顺产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04 阅读数:1580
第一胎剖腹产,第二胎能顺产吗?写在前面的话:很多妈妈们都很疑惑“我头一胎是剖腹产的,第二胎能顺产吗?”其实头一胎是剖腹,第二胎还是有机会可以顺产。要怎么做?有哪些医院支持?分享微信公众号“自然分娩何春蕾”的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妈妈解答第二胎是否可以顺产的问题,给妈妈们做个参考,并且收集了一些提供VBAC支持的医院或医生信息,您可以和您的医生讨论您的情况,商量下次生产的方式。-----------------------------------以下文字来自 自然分娩何春蕾老师 的整理: 在我的微信公共账号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头一胎是剖腹产的,第二胎能顺产吗?”很多第一胎剖腹产的妈妈,在了解了自然分娩的知识后都感觉遗憾,希望第二胎能够实现顺产。 下面就是一位妈妈 @ 杉杉妈在微信里给我的留言: “看了您写的关于悦妈的自然分娩,对我感触很深,一直都深深的希望自己能完成自然分娩,感受生命的那种痛,那种完整的完美,剖腹产后突然身边多了个小人儿,除了刀口的那种疼,那条疤一直在外,我感受不到作为女人的完整,虽然宝宝和家人带给我幸福和快乐,但这种缺憾却一直笼罩着我,无法说与他人,深深期待感受一次生产的痛!我宝宝当时是由于胎位不正才选择剖腹产的,最后一个月终于头转下去了,可是不入盆,加之家人的劝告(自己身高不高),所以在预产期来临时选择了剖腹产,做了妈妈以后接触到很多好妈妈,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无知!有时看着儿子的初生时的照片不禁流泪,在妈妈肚子里好好的,就硬生生把人家拖出来,怪不得人家好哭呢真心谢谢您的回复!我一定努力,学习,咨询,为了下一个宝宝的来临做足准备,就像您说的,分娩是很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而在我加入的海南医学院张宏玉教授的自然分娩群中,有很多接受张教授指导、为剖后顺做准备的妈妈。这些妈妈对于自然分娩体验的渴求和坚定的信念,令我肃然起敬! 希望我也能为这些妈妈做点什么,先从整理剖腹产后阴道分娩的相关资料开始吧!一、剖腹产后阴道分娩的争议 剖腹产后阴道分娩(VBAC)最有争议的问题是: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即前次剖腹产的子宫瘢痕是否易于破裂的问题。对此目前的解答是:一个拥有低位子宫瘢痕的妇女,子宫瘢痕破裂的风险低于1%。同时,选择剖腹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妇女,60%~75%都非常成功地避免了重复剖腹产。二、剖腹产后再选择剖腹产不一定更安全 并没有证据表明常规的重复性剖腹产一定比计划性的剖腹产后阴道分娩(VBAC)更安全。相反地,这里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重复剖腹产存在着风险,这些证据包括: •相比成功剖腹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妈妈,重复剖腹产的妈妈感染的风险更高,更容易产生粘连,肠梗阻,慢性疼痛,异位妊娠和胎盘的问题 •产后出血的风险更高,由于剖腹产而积累的胎盘问题,严重时甚至需要输血。 •因为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原因,再次住院的可能性更大。 •生育能力下降,日后怀孕时流产的风险会增加。 •母婴亲密联结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包括母婴亲密关系的建立和持续的母乳喂养。 •早产风险提高,新生儿更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呼吸问题。三、助产专家怎么看待剖腹产后阴道分娩(VBAC)? 国际知名的助产专家佩妮西姆金,在她的书中说:“为了保障产妇的安全,之前曾经接受剖宫产的妇女,大多数都应在将来的妊娠中选择阴道分娩。从目前实施的剖宫产手术上来看,几乎都可以保持瘢痕愈合良好,子宫强健,这种状况说明未来的生育和阴道分娩造成瘢痕分裂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医生和助产士们在处理VBAC时获得的经验一般很丰富。他们发现对多数产妇来说瘢痕分裂的风险非常微小。这个经验与证实VBAC的安全性及优于重复剖宫产的大量医学报告的结果形成一致。减少手术后的合并症、减少住院时间、其他经济上的优势、更快地恢复正常活动的能力及心理学优势都是VBAC的好处。” 四、目前中国医院对于剖腹产后阴道分娩的支持力度如何? 先不用谈中国,在美国也有数百家医院不会同意让一个有过剖腹产经历的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这很多时候并不是VBAC不安全的原因,而是他们担心医疗事故的发生。那么在医患关系更紧张的中国,支持VBAC的医院和医生就会更少。 但依然还是有很多支持自然分娩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宝贵经验造福着找到她们的母亲。就我目前所知道的,海南医学院张宏玉教授、河北邯郸永年县妇幼保健院产房主任及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主任崔素香老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长陈红老师,一直在热心地为有VBAC意愿的妈妈们提供在线指导和医疗支持。她们本身就奋战在助产前线,亲自支持过不少剖后顺的案例。据崔老师介绍,她们医院十多年来剖后顺的案例非常多,而她所支持的两次剖腹产后第三胎顺产的案例都已经有3例了。 另外,和睦家医院的妇产科也可以提供VBAC支持。补充朋友们的分享:如果你知道或者接受过其他的医院、医护工作者对于VBAC的支持,请分享你的信息给我,我会整理出来更新这篇文章,让有需要的妈妈按图索骥,从中受益。五、什么情况下,你可以计划进行VBAC? 如果你符合下面的情况,你可以考虑VBAC: 1、你只有一个低位的垂直的切口瘢痕,或者1-2个低位水平切口瘢痕。 2、之前的剖腹产原因是诸如胎儿过大、产程停滞、臀位或胎儿窘迫等属于上次怀孕特有的原因。 3、你上次剖腹产是在宝宝体重预计正常的情况下因为过期妊娠而做的选择 4、你上次剖腹至今有超过18-24个月 六、什么情况下,你不一定适合VBAC? 1、患有影响阴道分娩的慢性病 2、身体存在对阴道分娩不安全或不可能的的情况 3、上次剖腹产子宫是高位垂直切口,阴道分娩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较高,一般很少会有医护人员支持这种情况下的阴道试产。(妈妈们需要注意,子宫的切口和腹部切口不是一回事,由于横位切口娩出宝宝更容易,且出血更少,早在三十年前就取代了高位垂直切口了,但妈妈腹部的切口可能是依然是竖的。——感谢崔素香老师分享给我的知识)七、打算VBAC,你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1、了解清楚上次进行剖腹产的原因,看是否会影响到这一次分娩。 2、寻找到支持你进行剖腹产后阴道分娩的医院和医护人员,这一点对于你来说至关重要。 3、如果你需要进行剖腹产的原因是你的饮食和卫生习惯不太好,那么需要尽快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 4、多了解分娩的知识,参加分娩课程,对于阴道分娩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并且学习在分娩过程中让自己更舒服的减痛方法。 5、请一位导乐或者让自己的丈夫/家人进行学习准备,在进行分娩的时候帮助你减少恐惧。 八、VBAC还是重复剖腹产,你如何做出选择? 我所接触过的有剖腹产经历的妈妈,有一些非常渴求并且坚持,在下一次怀孕时要进行顺产,但也有一些妈妈则非常确定他们依然选择再次剖腹产,另外一些妈妈则既向往顺产又有着各种担心。 对于妈妈来说,做一个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妈妈都是存在着差异的个体,每个妈妈都有权利为自己做决定,你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生产经历、衡量可以获得的医疗帮助和分娩支持,来做一个有利于你自己和家庭的最好的决定。不管你做任何决定,我们都会尊重你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妈妈。附:剖后顺妈妈实战经验谈: 下面是张宏玉教授创建的自然分娩群里妈妈们总结形成的剖后顺实战经验,在这里原文放上来供妈妈们参考,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加入教授的QQ群详细咨询: 1、不能去医院太早(减少给医生做剖产思想工作机会) 2、不能打催产针(减少子宫破机会) 3、生产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按压腹部(减少子宫破机会) 4、阵痛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冷静(避免扰乱心绪) 5、吃点能量饮料和巧克力(保持体力) 6、不要管疤痕厚度,没出血没尿血,胎动好就代表子宫没破 7、破水后侧躺(左侧右侧都可以,坐或趴也可以),破水不流后还可以直立位或行走 8、睡,忍痛,慢临盆,等待娩肩,晚断脐,早吸奶,自然分娩少干涉 (生宝宝基本规律,详见教授在群里共享的<第四节正常分娩健康教育>) 9、坚定信心,有毅力。(孩子是由产妇决定生的,别人都是协助者) 10、如果产程延长了,但胎心是好的,就再坚持四小时(现在的产程太短了,而实际产程要比现在医院给出的产程要长) 感谢微信公众号“自然分娩何春蕾”的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自然分娩何春蕾”是中国具有孕妈影响力的微信公众账号之一。如需转载,请与微信公众号“自然分娩何春蕾”联系。-----------------------------愉悦满心,芬芳满庭我们与您,一路同行我们的地址:浦东新区巨野路646号我们的微博:@悦芳庭妈妈会所我们的电话:021-58526863 4008-217-377
-
認識母乳營養成分 給寶寶完整營養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03 阅读数:1159
哺餵母乳的好處媽媽們都知道,但是究竟母乳中有哪些有益成分?對寶寶的健康影響又是如何?本期透過小兒科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介紹,帶著媽媽們一同探究母乳的奧妙。 認識初乳初乳相較於成熟乳含有更高比例的免疫細胞、豐富寡糖、抗氧化物、乳鐵蛋白、抗體與其他抗感染蛋白質等成分,能夠保護初生寶寶免於感染,同時促進新生兒免疫系統的發育。楊靖瑩醫師表示,離開媽媽無菌的子宮環境,對新生兒而言,很重要的一個首要任務是存活下來,也就是避免感染,產後頭幾天分泌的初乳,能給予新生兒最直接的保護與支持。 母乳的成分楊靖瑩醫師指出,母乳不僅含有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各項營養素,更重要的是含有許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長因子、酵素、荷爾蒙、益生菌與調節免疫功能的免疫細胞、抗體和細胞激素,幫助寶寶各個器官的成熟與免疫系統的發展,同時母乳中還有許多抗發炎物質,讓寶寶在生病時,症狀比較輕微並復原較快。母乳(成熟乳)的成分簡單介紹如下: 水分母乳中約有88%是水分,可完全供應6個月大前寶寶的水分需求,因此喝到足夠奶水,尿量充足的純母乳寶寶無需額外供給水分。 脂肪母乳中的脂肪約佔3%~5%,提供寶寶所需熱量的50%。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並含有少許膽固醇和至少167種以上的脂肪酸,並且富含必需脂肪酸,如亞麻油酸、α-次亞麻油酸。長鏈不飽和脂肪酸中的花生四烯酸(AA),DHA對神經組織及視網膜發展很重要,二十碳五烯酸(EPA)經轉化為前列腺素,和減少發炎與改善動脈血管硬化有關。 蛋白質主要成分為酪蛋白與容易消化的乳清蛋白。酪蛋白具有對抗胃幽門桿菌的作用,而乳清蛋白則包含α-乳蛋白、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溶菌素與血清白蛋白等等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例如α-乳蛋白能幫助礦物質吸收,其代謝產物亦具有抗菌、抗腫瘤的作用,並能促進免疫功能;乳鐵蛋白幫助對抗病毒、抑制念珠菌和腸道壞菌的繁殖;免疫球蛋白能阻止細菌與病毒入侵腸道黏膜。當媽媽得到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時,媽媽體內的白血球會製造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和具有免疫記憶的白血球會進入母乳中,寶寶藉由攝入母乳不僅得到保護,也促進自己的免疫系統發展。 醣類包含乳糖、單醣、寡醣、醣蛋白與醣共軛體,其中乳糖為母乳中的主要醣類,除了提供寶寶所需熱量40%外,還有促進鈣質與鐵質吸收的功能,乳糖同時也是腦部代謝最需要的醣類。母乳中含有豐富且種類多樣的寡糖,能幫助寶寶腸道益生菌的繁殖,例如乳酸菌和比菲德氏菌,益菌多就能抑制壞菌的生長,此外楊靖瑩醫師也提到,寡醣不只是腸道益菌的食物來源,也會與壞菌結合,再利用人體本身不吸收寡醣的特性,將寡糖與壞菌結合的複合物掃地出門,有效避免病原或壞菌入侵寶寶的腸道,這也是最近幾年熱門的研究。 維生素與礦物質楊靖瑩醫師指出,除非媽媽有嚴重的營養不良,否則母乳中的維生素幾乎都可提供嬰兒所需。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維生素D,人體的維生素D合成主要經由皮膚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UVB)後產生,由於國內婦女十分注重防曬,大部分媽媽自己本身的維生素D是不足的,奶水中的維生素D濃度也就更低,再加上國人四個月內嬰兒不出門的習俗,寶寶也缺乏日曬的情況下,寶寶體內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引起骨骼發育不良的佝僂症風險增加,因此建議媽媽們避開正午的烈日,在懷孕時和哺乳期要多多享受早晨與下午的陽光,也要帶寶寶曬曬太陽以補充維生素D。母乳中的礦物質濃度雖不高,但在寶寶體內的吸收和利用十分有效率。一般而言,母乳中的鐵足以提供出生體重正常且產前鐵儲積量充足的足月兒所需直到6個月大。但是早產兒、出生低體重兒、母親患有嚴重缺鐵性貧血、妊娠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寶寶,本身的鐵儲積量往往不足,必須特別留意與額外補充鐵劑。
-
冬日宝宝洗澡,要温暖更要安全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149
冬日宝宝洗澡,要温暖更要安全寒冷的冬日快到了,为了避免宝宝感冒,爸爸妈妈想尽各种办法让这个冬日澡变得暖暖的。然而在操作时往往又忽略了一些安全隐患,那么,这个冬日如何让宝宝洗得更安全又温暖? 隐患1.烫伤&灼伤冬天洗澡,妈妈们最担心的是宝宝感冒,因此洗澡时室温最好保持在23~26ºC。暖气、地暖、空调、暖风机、油汀、浴霸这些取暖设备请根据自己家庭情况不要吝啬地使用,但使用时应注意安全。距离取暖设备远一点:即使有暖气、地暖、空调,为了让室温更适宜洗澡,有时妈妈还需要用到暖风机、油汀这些局部取暖的设备。但一定要注意,这些局部取暖的设备虽然升温快,但如果离宝宝太近,即使大人能承受的温度,都可能会烫伤宝宝。避免直视浴霸的强光:不要让宝宝眼睛一直盯着浴霸的强光,让宝宝眼睛偏向一边或将光遮挡起来。 隐患2.溺水时有报道宝宝在浴盆里溺水的新闻。因此,如果你忘了准备什么东西,需要接电话或者要去开门,冬天无论天气再冷,都不要为了温暖让宝宝一人留在浴盆里去做这些事,哪怕是一分钟也可能酿成大祸。一定要把宝宝从水里抱起来一起带走,所以洗澡时要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一定要放一条毛巾。 隐患3.皮肤干燥寒冷的冬日空气干燥,如果频繁、长时间或用过热的水给宝宝洗澡,容易让宝宝肌肤更干燥,过于干燥的皮肤容易引起或者加重宝宝湿疹等皮肤问题。没有必要天天洗澡:宝宝没有脏到必须天天洗澡的程度。如果每次宝宝大便后把尿布区洗净,并保证经常清洗出汗出油多或比较脏的局部(如颈部、腹股沟等),其实一周给宝宝洗两三次澡就足够了,而且沐浴露留在宝宝身上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也并不是每次洗澡都需要沐浴露。在寒冷的冬季,一方面,宝宝容易感冒,而给宝宝穿脱衣服也有诸多不便;另一方面,本来冬季就相对寒冷,如果穿得合适孩子也并不容易出汗,需要经常洗澡。 即使冬天也不能水温过高:冬天,妈妈怕宝宝着凉,往往选择较热的水给宝宝洗澡。其实,水温过高容易把宝宝皮肤表面的皮脂洗掉,缺少皮脂的保护,加上天气干燥,水分容易丢失,造成皮肤干燥、脱屑。而且过高的温度对于患有湿疹的宝宝来说,还会加重瘙痒和不适。因此,即使冬天,开始洗澡时的水温宜在37ºC左右,不宜过高,特别是湿疹皮炎的宝宝水温就更不能太高,可以在盆内放入手腕或手肘内侧感觉温热为宜。干燥的时候用加湿器:宝宝出生的头几个星期还不能适应室内明显的温度变化,因此室内温度保持在20~21 ºC比较合适。特别在洗澡的时候,还需要将室温弄得更温暖,这无疑会让本来干燥的空气更干燥。据研究,保持室内50%的相对湿度对宝宝最有利,有必要的话,请在家里放个加湿器,过度的干燥不仅让你宝宝皮肤抵御能力下降,也可能会让宝宝鼻粘膜更加敏感,出现上呼吸道的不适。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使用加湿器,加湿器也需要定期清洗,每次使用完毕都将存水清理干净,以避免霉菌细菌滋生反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给宝宝一个暖暖的冬日澡TIPS: 你可选择在午后有阳光的时候给宝宝洗澡,这时气温较早晚高2~3 ºC,真正沐浴在阳光里对宝宝来说也是件幸福的事。 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东西。宝宝的衣服先放在油汀或取暖器前欲暖好;尿布、湿巾放在衣服旁;准备两条大毛巾,一条用来拍干,一条用来拍干后包裹宝宝;连帽的婴儿浴巾可有效地防止宝宝洗澡后头部受凉;温度合适的洗澡水及婴儿沐浴露、洗发香波。 洗澡、洗头分开洗。先给宝宝洗头,擦干了再给宝宝擦洗眼睛和脸,最后给宝宝洗澡,这样可以缩短宝宝光着的时间。 洗的时候托好宝宝上半身,让他胸部以下都浸在水里,不停地往宝宝身上撩水。 参考资料《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
躺喂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300
躺喂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天气渐渐冷了起来,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夜晚躺喂对妈妈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温暖方便的事,但是也有妈妈会担心躺喂是否会导致中耳炎?关于这个疑惑,我们先来看看相关于婴儿易发中耳炎的相关因素:婴幼儿的咽鼓管与成年人咽鼓管不同,成人的咽鼓管与水平面约成40度夹角,而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简单讲就是:12岁以下小孩因耳咽管较短,中耳又与耳咽管相连,因而细菌较易经由儿童的耳咽管到达中耳,引致中耳炎。因此,耳咽管较短较横、扁桃腺肥大及患有鼻敏感的儿童,较易患上急性中耳炎,复发机会也较高,而年纪愈小,双耳同时发病的机会愈大。另外,吸食二手烟、与经常患病的儿童接触、家居尘埃多等,均会提升感染的机会,因环境性的刺激会增加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形成阻塞,令细菌滋生。而相关于中耳炎和母乳喂养,香港卫生署在今年7月的一篇报道上这样说:“进食母乳的婴儿患上急性中耳炎的风险,较以纯婴儿奶粉喂哺的婴儿均减少五成,另因下呼吸道疾病而入院的风险,亦大减七成二。至于接受母乳喂哺最少三个月的婴儿,患上哮喘的风险亦减少两成七,有婴儿猝死症的风险也低三成六。”既然母乳喂养会降低中耳炎发生的几率,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母乳躺喂会引发中耳炎呢?理由:躺喂会导致“溢奶和呛奶,从而致使乳汁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回应:首先,相比瓶喂,母乳亲喂的宝宝更不易呛奶或溢奶。当孩子进行有效吸吮的时候,乳头与口腔基本完全贴合,加之亲喂时获得乳汁的多寡由孩子自主,通过切换自己的吸吮力度来调整获取的乳汁量,相较于瓶喂,由于瓶喂时奶嘴无法完全贴合口腔,乳汁流出速度也更快,除去带来过度喂养的问题之外,宝宝来不及吞咽时造成呛奶或吸入大量空气造成大口溢奶的情况也更多。我们所熟悉的奶后拍嗝,也本属于奶瓶喂养,而对母乳亲喂宝宝并非必须。因此,对于亲喂的宝宝不但吃进大量空气的情况会更少,乳汁进入耳道的可能性也更低。而且随着孩子和母亲的配合越来越熟悉,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妈妈乳汁供需平衡的进一步到来,孩子呛奶及溢奶的情况会越来越少。因此我们不建议在宝宝平躺的时候进行奶瓶喂养。其次,正常情况下,耳朵进了液体(不限于乳汁)后,会很快随着宝宝打哈欠或咽东西从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咽后部的管道)里排出去。宝宝成年后,咽鼓管会长到3.8厘米左右(婴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大约1.27厘米),也会比幼时更垂直,这样液体就更容易流出去了。但如果咽鼓管堵住了,液体就会留在中耳里。宝宝得感冒、鼻窦炎或过敏时,咽鼓管也常常会被堵住。在黑暗、温暖、潮湿的环境里更容易有病菌滋生,如果感染加剧,宝宝鼓室和鼓膜周围肿胀得更厉害,就会开始疼了。当你宝宝的身体开始对抗感染时,就会发烧。 而很多中耳炎也通常发生在感冒之后。再次,母乳中本身所含有的活性抗体,对病菌有抵御及抑制的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没有活性抗体的配方奶或其他液体也更易让细菌更大量的繁殖。所以我们会更倾向于认为,宝宝并不容易因为母乳亲喂躺喂患上中耳炎,而且需要强调的是:母乳哺育本身就能降低中耳炎的发生率。对于容易担心的妈咪,我们也会在建议在一些容易诱发中耳炎的情况下,例如感冒,并加之妈妈奶阵很冲,容易引起呛奶时,注意喂养姿势,例如采用半躺喂的方式,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降低奶阵的速度,减少孩子呛奶的可能性。同时更不建议躺着喂奶瓶,如若需要在孩子躺着的时候进行喂养,可将孩子的上半身抬高一些角度。这里也要提醒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疾病,有八成病童会在七岁前发病。它常和感冒挂钩,症状是耳朵疼,尤其是晚上躺下来的时候,不会说话表达的小宝宝常常会一直哭不停,用手捂着耳朵。虽然说耳朵疼也会因为感冒出现的鼻塞而导致(耳膜内外压力无法平衡继而造成耳膜胀及疼痛),大多跟细菌感染无关,但如果在感冒后孩子出现类似情况而自己不能确定时,请一定求助医生以获得更多帮助。
-
补充、添加DHA?YES or NO?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645
补充、添加DHA?YESor NO? 婴儿奶粉标榜自己添加了DHA,很多妈妈也开始犹豫要不要添加DHA补充品,那么DHA到底是什么?它来自哪里?有哪些作用? DHA到底是什么?DHA最早发现于母乳,它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员。DHA是构成细胞及细胞膜的主要成份之一,但我们人类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所以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DHA来自哪里?真正通过自己体内的装配车间合成DHA和EPA的,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们——海洋微藻,它们才是DHA最主要的来源,我们所知富含DHA的鱼儿们并不是DHA和EPA的生产者,它们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海洋中或陆地上的植物,是自然界中必需脂肪酸(α-3及ω-6)的主要供应者,而海中的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则可以将必需脂肪酸展长或去饱和,产生长链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包括DHA。 哪些食物里有DHA?科学家们认为鱼类的DHA在人体内非常容易被吸收,摄入量的60%~80%都可在肠道内被吸收。(出于减少汞摄入的考虑,选择鱼类尽量避免深海肉食大型鱼类)其次如核桃、杏仁、花生、芝麻等坚果中所含的α-亚麻酸也能在人体内转化成DHA。 对添加DHA作用的一些质疑传统的研究认为:DHA是人的大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对人的眼睛发挥重要作用;并且,DHA摄入量与预防年龄相关的多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老痴呆症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研究表明它们能降低甘油三酯脂肪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而在2010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否定了“DHA可以促进智力发育”的说法。自2011年5月26日起,欧洲食品安全局不允许食品厂商宣称DHA能优化婴幼儿及青少年大脑发育。 2014年10月,《美国医学学会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DHA优化母婴发育结果》的研究论文表示,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DHA不能降低产后抑郁症状,也不会促进婴幼儿神经发育,同时对老年认知障碍的症状也没有帮助。 同样,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DHA也持不置可否的态度。FDA表示“对DHA的科研证据是混杂的。有些针对婴儿的研究支持‘含有这两种脂肪酸的婴儿奶粉对于短期内的视力和神经发育有正面影响’,但是,其他针对婴儿的研究却并没有确证这些益处。但现在没有临床证据证明长期的有益影响存在。”FDA认为DHA对于心血管疾病“可能,但尚未完全确定”的预防效果。 小编简单整理:DHA是必须脂肪酸,但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添加DHA真的有以上如促进大脑发育等的作用,也没有其他事例证明他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奶粉中添加DHA并没有成为一种标准被强制要求,有些国家也不允许商家以添加DHA优化智力等为名进行宣传。)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看DHA?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如是说:“母乳中的DHA的确对孩子有益,但是在奶粉中添加DHA的历史还不长,目前的官方标准的配方奶成分中还没有DHA,但是添加DHA也没有被禁止。以目前有限的证据看来,在配方奶中添加DHA是无害的,但是却也没有发挥什么益处。很多孕妈妈补DHA,但补充剂的DHA效果并不确切(数据还不够证据还不足)。”——澳洲公共卫生学博士、育儿达人,微博ID夏天的陈小舒 “母乳中就有DHA,而且含量正合适,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额外补充DHA制剂。也有妈妈说既然商家宣传得那么神奇,那我多补充些孩子会更聪明吧?其实不然,摄入超出需要量DHA并不会让孩子更聪明,只会转化成能量“燃烧”掉,浪费钱而已。”——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师,微博ID:医生妈妈欧茜 小编认为: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奶粉或者其他婴儿食品中添加DHA的作用,但我们非常确定DHA最早在母乳中被发现,正常母乳亲喂的宝宝能从母乳中获取他们所需的DHA——这种必须脂肪酸。同时,虽然妈妈们可以通过饮食增加乳汁里DHA的含量,但如果孩子不需要那么多,多出来的DHA也只是作为普通脂肪提供能量。对于母乳妈妈和宝宝,DHA从来补充剂不是必须的,如果希望获取更多DHA,或提升乳汁里的DHA含量,那么饮食中选择富含DHA的食物就好,对于开始吃正常食物的孩子也是一样。 儿童获取更多DHA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及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2014年6月的一份名为《鱼:孕妇及父母所应该知道的》的报告中建议:儿童一周吃2~3次的鱼,分量与其年龄相当。 孕妇和母乳妈妈获取更多DHA?《鱼:孕妇及父母所应该知道的》报告中建议:孕妇及母乳妈妈每周摄取总共8~12盎司(226~340克)的不同鱼类,相当于每周吃鱼2~3份。 挑选鱼类的建议:《鱼:孕妇及父母所应该知道的》报告还给出了挑选鱼类的建议:应避免含汞的大型海鱼,如墨西哥海湾的方头鱼(tilefishfrom the Gulf of Mexico)、鲨鱼(shark)、旗鱼(swordfish)、大西洋马鲛(king mackerel);白金枪鱼(white tuna)、长鳍金枪鱼一周食用不超过6盎司(170克);平时我们经常吃的鱼,包括鲑鱼(salmon)、虾(shrimp)、青鳕(pollock)、金枪鱼(tuna)、罗非鱼(tilapia)、鲶鱼(catfish)和鳕鱼(cod)都是安全的。 附表: 名称DHA (毫克/100克)EPA含量 (毫克/100克)脂肪含量 (克/100克)鲔鱼(肥肉) 2877128820.12鰤鱼178589812.48鲭鱼(青花鱼) 1781121413.49秋刀鱼139884413.19鳗鱼133274219.03沙丁鱼1136138110.62红鳟9832476.34鲑鱼8204926.31竹莢鱼7484085.16海鳗6614728.58鲣鱼310781.25鲷鱼(赤鱆)2971572.70鲤鱼2881594.97鲽鱼2022101.42比目鱼1761080.84香鱼1362014.11鲔鱼(瘦肉) 2877128820.12鳕鱼72370.22乌贼152560.39蛤仔34210.3蚬48310.43 参考资料:《DNA概念须知》:马偕纪念医院,营养师赵强,《育儿生活》第71期,1996.4,p109《Fish: WhatPregnant Women and Parents Should Know》(《鱼:孕妇及父母所应该知道的》):FDA\EPA 2014,6《DHA优化母婴发育结果》:《美国医学学会杂志》,2014年10月
-
宝宝腹泻(上)吃母乳容易“腹泻”?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205
宝宝腹泻Part 1吃母乳容易“腹泻”?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相对其他喂养方式而言,母乳的宝宝更不易遭受腹泻等疾病的困扰,即便因为病毒或细菌而发生了腹泻,吃母乳也能帮助他们更快的好起来。那么,宝宝吃母乳大便偏稀是怎么回事?这是腹泻吗?母乳宝宝大便次数多就是“母乳性腹泻”?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母乳宝宝正常便便是怎样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两天的大便呈柏油状,称为胎粪。随着喂养,孩子的大便会逐渐转为黄绿色,以母乳喂哺的宝宝之粪便,相对较为稀烂,有的会感觉黏黏的,有时会类似蛋花或呈水状,有时也有颗粒状、糊状或凝乳状。母乳宝宝一天排便次数有时候可以高达12次(或者次数少但单次量较大),在满月后,2~3个月(或更大时)也会出现连续几天没有大便(俗称攒肚子)。因此,所谓“母乳性腹泻(一天大便多次)”“大便偏稀”常常是母乳宝宝大便的正常状态,这样的孩子生长发育也完全正常,并不是需要干预和治疗的“疾病状态”。那为什么母乳宝宝大便偏稀?这是因为母乳中有一种物质叫做低聚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它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而且败解后会产生水分,会导致大便偏稀;而且母乳喂养本身就是有菌喂养(乳头,乳头周围皮肤,乳管内都有细菌);母乳富含乳糖,当乳糖比例较高的乳汁通过肠胃道也有可能产生泡沫,让孩子排气较多;同时,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也会吞咽一些空气到肠胃内(亲喂孩子口腔和乳房的贴合度更好,相比奶瓶喂养,母乳亲喂更不容易吃到更多空气),种种原因下,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稀、带泡沫、有排气等现象都是正常的。若与配方奶相比,母乳喂养大便的确偏稀次数偏多,但如果我们用吃配方奶宝宝排便状况来衡量自然正常喂养,其实本末倒置了。“母乳性腹泻”存在吗?如果仅仅是因为母乳宝宝的大便偏稀,便诊断为母乳性腹泻,这其实是种误解,如果是真正的腹泻,孩子的生长发育应该会受到一定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或者我们这样说随着我们对母乳喂养的更深了解,所谓“母乳性腹泻”的诊断也不存在了,因为它就是母乳大便正常情况。母乳宝宝腹泻怎么看?相比较而言,其实母乳宝宝更少出现腹泻,母乳本身就有抗体,母乳宝宝会多一层抵抗外界病毒细菌的能力。但随着宝宝成长,接触的外环境扩大,特别是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宝宝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腹泻。如果宝宝的大便性状次数突然改变,比平常更多次呈水状的大便,排便量增加,大便中有黏液;大便中带血,伴随呕吐,孩子精神变得差一些甚至有哭闹,这可能就是生病的迹象,妈妈都需要注意观察,可以收集新鲜大便在2小时内拿到医院化验。请继续关注宝宝腹泻(Part2),跟随我们了解宝宝遭遇腹泻的对策。
-
宝宝腹泻(下)宝宝遭遇腹泻怎么办?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106
宝宝腹泻Part 2宝宝遭遇腹泻怎么办?如上篇提到,母乳宝宝更少出现腹泻,但随着宝宝成长,接触的外环境扩大,特别是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宝宝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腹泻。特别是随着天气转凉,秋季腹泻发生率变高,那么宝宝遭遇腹泻应该怎么办?通常说来,宝宝腹泻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类。非感染性腹泻是因为气候环境变化,或对某种食物不耐受、过敏而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大便检查往往正常。感染性腹泻就比较复杂了。常见的有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这类腹泻可以在大便检查中出现异常,医生往往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盘点感染性腹泻7大对策1、 病毒引起的肠炎,大便常规可发现几个白细胞或红细胞/高倍视野,轮状病毒或腺病毒等抗原检测为阳性。特别多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而抗生素亦是处方药,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2、 如果大便常规检查提示红细胞和白细胞都超过每高倍视野15-20个以上才应考虑为细菌感染。这时就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了,医生通常会使用口服抗生素,口服药物进入肠道,作用也及时。使用抗生素请遵医嘱。另外,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致病细菌,同时也可杀灭对人体有益的肠道细菌。若医生同时要求服用益生菌制剂,抗生素与益生菌服用应间隔至少2小时,这样可避免抗生素与益生菌间作用的相互抵消。3、 如果宝宝发热,发热本身对抑制和消灭病毒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宝宝不适则考虑使用相应的退热方法对症治疗。4、 遇到不清楚的状况,请求助专业人士而不要随便听信传言或偏方。5、 对于腹泻来说预防脱水非常重要,除了尽可能保证正常饮食水分(纯母乳宝宝保持母乳喂养),也可求助于专门的补液盐(可在药房购买)。6、 由于腹泻会引起乳糖酶的损失,在腹泻后期,若出现无其他症状的排泄次数较多,母乳宝宝也可添加乳糖酶,但即便不添加乳糖酶随着肠道的恢复,乳糖酶也会“长”回来。7、 生病也会消耗人体更多的能量,因此一旦孩子可以进食,就要尽快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能量营养供给。母乳喂养对治疗腹泻的意义1、 母乳喂养可预防和治疗脱水,在孩子可以正常进食的时候持续的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孩子获取水分和能量。减少腹泻之后可能出现的营养获取不良的情况。2、 益生菌的发现本身来自母乳喂养的宝宝的肠道,我们已知益生菌辅助可抑制和消灭病毒,此时持续的母乳喂养,对帮助肠道恢复健康状态很有帮助。3、 母乳喂养的妈咪也会第一时间接触到引起孩子腹泻的病毒或细菌,这些都会让母乳里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都会帮助宝宝更好恢复,让孩子的症状减轻或缩短。秋季腹泻并不可怕我们常说的“秋季腹泻”,通常是指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轮状病毒上面也提到了,是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一种,它其实并不可怕。轮状病毒有A、B、C、D4个不同的亚型,疫苗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亚型,因此,即使服用了疫苗也有可能感染上,但这并不等于服用疫苗无效。对象:一般说来,轮状病毒可以侵犯任何年龄的人群,常常影响6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婴儿为高危人群。年龄越小,症状越重。对宝宝最大的危害就是呕吐以及腹泻后的脱水。如果不注意,严重脱水可造成大脑等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症状:患上轮状病毒的宝宝会发热、呕吐,大便呈稀水样。呕吐期间,进食液体比较困难。这时,妈妈应该尽可能保持宝宝处于安静状态,尽可能减少呕吐次数。同时,诱导排便也是制止呕吐的有效方法。早些排出胃肠内的毒素,还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恢复。治疗:轮状病毒腹泻早期应及时补充含有一定电解质的液体,比如“口服补液盐”,液体中含有的葡萄糖、钠和钾以及水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轻度脱水。后期,因乳糖不耐受现象,可坚持母乳+乳糖酶或选用不含乳糖配方粉。益生菌也有一定作用。一般5~7天可自愈。结语1、 母乳宝宝的大便多次、偏稀常常是正常的大便形态。2、 如果发生大便性状的突然改变,并伴随孩子的不适表现,要考虑腹泻,家庭处理腹泻的重点是防止脱水。3、 持续的母乳喂养不但可以防止腹泻可能引起的脱水,也可提供抗体和并帮助益生菌生长,可以加速恢复。4、 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应求助医生,不要自行使用处方药物或盲目使用偏方。5、 相对而言,母乳宝宝更加不易腹泻,发生腹泻后症状也会相对较短或轻。
-
患上鹅口疮:还能继续亲喂吗?妈妈也要一起治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620
鹅口疮还能继续亲喂吗?妈妈也要一起治疗?新生宝宝怎么突然吃奶变得那么不情愿?结果妈妈在他的嘴巴里发现了很多白白的东西,这是神马玩意儿啊?看了医生,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鹅口疮”——若不注意,它还可能在妈妈宝宝之间传来传去呢,真是让人神烦。1鹅口疮为何物?简单说来,鹅口疮是种真菌感染,这种真菌是白色念珠菌。其实每个人口腔内都存在这种真菌,我们称为人体的正常菌群。若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且不受到严重的疾病或精神压力的困扰,包括白色念珠菌在内的正常菌群将伴随着人体的发育、成熟、直至衰老。若人体免疫功能受到侵害,致使白色念珠菌过分繁殖,形成危害人体的疾病——白色念珠菌性疾病。在婴幼儿中最常见的就是鹅口疮。鹅口疮对对宝宝来说并没有危险,很多宝宝不会感到明显的不适,经过治疗也可以很快恢复健康。2鹅口疮长啥样?鹅口疮会以厚的白屑形式出现,看起来就像是松软的干酪或凝乳,附着在脸颊内侧,有时还会出现在舌头、口腔后部和牙龈上。如果将斑块擦掉,就会流血。别把奶斑当成鹅口疮,你看到宝宝舌头上有一小块白的东西,其他地方没有,如果用纱布或棉签轻轻触碰斑块,很容易擦掉的话,多半是奶斑。如果擦掉后看到红色创面或出血则是鹅口疮了。3鹅口疮从何来?妈妈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不仅寄生在口腔中,也存在于阴道,如果妈妈产前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那么有可能在宝宝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上。鹅口疮在新生儿中很常见,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感染上。妈妈乳头感染念珠菌:如果新妈妈压力过大,抵抗力下降,乳头处也可能感染上念珠菌,这时乳头呈粉色,有瘙痒、掉皮、干燥或灼烧感,甚至乳头和乳房有刺痛感,如果不使用杀真菌剂治疗,宝宝和妈妈之间还会相互感染。宝宝服用抗生素:较大的宝宝,特别是服用抗生素的宝宝偶尔也会受到感染。因为抗生素杀死了存在于宝宝口腔粘膜上的有益菌,而这些有益菌能抑制酵母菌的过度生长。如果宝宝需要长期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可配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抑制真菌生长。 不良卫生习惯:宝宝用的奶瓶、奶嘴不注意清洗,不洗手触摸宝宝口腔,都有可能将病菌带入宝宝口腔,同时,过度消毒也会引致正常菌落失调,让霉菌有了可乘之机。4妈妈宝宝需要一起治疗吗?是的。白色念珠菌可在妈妈和宝宝间传来传去,如果妈妈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宝宝感染上鹅口疮的几率增大,如果宝宝患上鹅口疮,那么妈妈乳头感染念珠菌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即便是只有其中一人出现症状,妈妈宝宝也要同时就医治疗。针对妈妈乳头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局部涂在乳头的抗霉菌药物(软膏或乳霜)。口服悬浮液(含有制霉菌素)也常同时开给宝宝治疗口腔,即使宝宝尚未出现任何症状。当输乳管出现感染或局部性药物治疗未能见效时,医师可能会处方全身性的抗霉菌药物。你和宝宝要同时治疗1~2周,直到病症消失。国际母乳会(中国)建议,以稀释的醋溶液 (100毫升醋加入225毫升水中) 擦在乳头上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治疗,特别是同时配合使用其他治疗时。在每次哺喂后以一干净的棉球沾稀释的醋液擦拭在乳头与乳晕上,再让乳头自然风干。口服乳酸菌中含有益菌能帮助抑制消化道中念珠球菌的生长。乳酸菌可在健康食品店中的冷藏区买到。为达到最佳疗效,妈妈应在症状结束后再继续服用两周的乳酸菌。5还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吗?如果你和宝宝都患有鹅口疮,无须终止哺乳,但是由于会有疼痛感,如果不予治疗,会影响哺乳。其实,对宝宝来说感染鹅口疮很少有不适症状,而且涂抹制霉菌素很容易治疗,妈妈不必紧张。6居家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1.宝宝用品,包括所有的玩具、安抚奶嘴、奶嘴、挤奶器具、乳房罩、乳头矫正罩等均需每日以沸水煮沸消毒。2.用热的肥皂水清洗溢乳垫、胸罩及布尿布。洗衣服时加入一杯漂白水或在冲洗衣物时加入一杯醋也蛮有效。之后应用烘干机烘干或置于阳光下晾干。熨斗的高温也可杀死衣物上的念珠球菌。3.所有家庭成员需一起接受各种念珠球菌感染的治疗,包括阴道、胯下、手脚趾甲和尿布疹等。甚至宠物也可能窝藏念珠球菌。4.饮食的改变也可帮忙减少念珠球菌的繁殖,减少糖份摄取非常有效;另外减少乳制品或含酵母的食物,包括酒精,也有帮忙。多吃大蒜可增加免疫力并可帮助控制念珠球菌的滋生。参考资料:《海蒂育儿大百科》、《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父母世界-鹅口疮怎么治疗》、国际母乳会(中国):治疗鹅口疮
-
尿布疹、口水疹…为啥老是不消停?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145
尿布疹、口水疹……为啥老不消停?宝宝娇嫩脆弱的皮肤似乎总是灾难不断,一会儿尿布疹,一会儿口水疹,红红粗粗的皮肤让人看起来好揪心……妈妈们了解这些皮肤问题出现的原因吗?又知道该如何护理呢?壹是什么引起尿布疹和口水疹?尿布疹是指发生于尿布覆盖区域的疹状物。尿布疹的第一个征象通常是在下腹部、臀部、生殖器和大腿皮肤褶皱等部位出现发红或小肿块,这些部位表面与潮湿或吸水的尿布直接接触。口水疹是由于宝宝爱流口水,嘴唇四周皮肤经常受潮湿及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皮肤角质层受损而出现,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疼痛、轻度肿。简而言之,预防或应对尿布疹和口水疹都要注意避免过度潮湿及摩擦。贰哪些情况容易引发尿布疹?■长时间不更换尿液湿透的尿布或浸透大便的尿布:潮湿使皮肤容易擦伤;时间很长时,尿布中的尿分解,形成的化学物质可进一步损伤皮肤;粪便中的消化剂可以侵袭皮肤,使皮肤出疹。■更换尿布后,在皮肤仍在潮湿的状态时就裹上了尿布,也可能加重尿布疹。■宝宝开始吃除了母乳以外的其他食物时,也可能出现尿布疹。和此阶段宝宝的饮食变得更加多样有关,可能是由于进食更多的酸性物质,或不同的食物引起消化剂的变化造成,但也可能和宝宝坐姿变多有关。不过,随着宝宝成长,他皮肤的抵御能力也会增强,尿布疹也会开始慢慢减少。■抗生素:生病时服用的抗生素,在抵抗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让正常细菌菌落发生改变,而让酵母菌有空间生长。哪些情况容易引发口水疹?■宝宝出牙期:这时宝宝口水流得最频繁。由于唾液偏酸性,里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当口水外流到皮肤时,则易腐蚀皮肤最外的角质层,导致口水疹。通常到了1岁左右,宝宝牙齿渐渐长齐,也开始接触更多食物,唾液大量分泌的情况会逐渐趋缓,口水疹也会减少。■过度擦拭:如果过度频繁帮宝宝擦拭口水,可能造成细致的皮肤破损,反而容易引起二度感染,复原的时间就拉长了。叁如何避免和减轻尿布疹和口水疹?由此可见,避免和减轻尿布疹和口水疹的关键是保持皮肤干爽,减少摩擦。尿布疹■要经常更换尿布,减少皮肤与潮湿接触的时间。■排便后尽可能快递更换尿布,每一次排便后,都要用软布和水清洁尿布区域;若已出现尿布疹,请选择尽可能柔软的布片擦拭;如果便便很粘稠,也可以试试婴儿油清洗掉。更要注意在清洗后要小心印干,若皮肤破损,也可使用吹风机低档吹干。■换尿布时给宝宝清洗屁股干燥后,记得在宝宝屁股上涂一层防护的隔离药膏(您可在超市选择护臀膏,或根据医生建议的购买护肤产品)。■不要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给宝宝洗澡,应选用温和的婴儿香皂,或只用清水。■无论何时,只要可行,让宝宝的小屁屁在外面晾一会儿,或者穿着短裤并将他放在防水垫上。■不要给宝宝涂抹含滑石粉的婴儿爽身粉,因为滑石粉不但不能预防尿布疹,而且还会摩擦和刺激宝宝的皮肤。若尿布疹并不严重,在正确的护理下,一般3~4天就会消失。若3~4天内没有消除或改善,或是出现了水疱或脓疱,或是宝宝有发烧,应立即看医生。口水疹■可用干净的纱布蘸干宝宝流下的口水,不要用力擦。可以直接给孩子围上柔软的围嘴,及时印干多余的口水。■可以擦上婴儿凡士林,隔离水分也可减少摩擦。你也可在宝宝睡着时将嘴唇周围皮肤蘸干后涂抹上橄榄油。(2014年1月23日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节目:崔玉涛《宝宝养育经-护肤》)■流口水也和婴儿吞咽能力有限有关,流口水往往说明宝宝吞咽还不够熟练,而不是口水太多。你可以教宝宝吞咽口水,向宝宝示范吞咽动作,告诉宝宝有口水了可以主动咽下去,这样宝宝很快就会意识到口水多时应当吞咽。(医生妈妈欧茜《恼人的口水疹》)如果没有明显的大片的红,一般过了爱流口水的时期(约持续1~2个月)口水疹也会明显减轻。若已出现明显的红红一片,或保持了干燥发红区域还不断扩散,这时就应看医生了。参考资料:《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海蒂育儿大百科》
-
美国儿科学会:各年龄段宝宝大脑发育的刺激方法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287
美国儿科学会各年龄段宝宝大脑发育的刺激方法如何让宝宝更聪明?如果提高宝宝情商?美国儿科学会给出的建议简单又实用。宝宝潜能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因素?1.需要感到自己与众不同、被爱并觉得自身价值被认可;2.需要安全感;3.需要对环境感到自信;4.需要指导;5.需要取得自由与限制的平衡;6.需要置身于一个充满语言、游戏、探索、书籍、音乐和适当玩具的多变的环境。妈妈应该如何做?1-3个月■ 给宝宝持续性的关怀和身体接触:拥抱、皮肤和皮肤直接接触、身体和身体直接接触,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这可一直持续下去。■ 在穿衣服、洗澡、喂奶、玩耍、散步期间利用简单而生动的短语与宝宝说话和唱歌,并喊宝宝的名字。■ 关心宝宝的习惯和脾气,学着弄懂他暗示的一些东西,在他烦恼以及高兴时做出反应,不能娇惯孩子。■ 给宝宝提供不同形状、大小和构造的彩色物品,对于这个年龄孩子来说,你的面孔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视觉图案。■ 避免宝宝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刺激和创伤。在宝宝成长过程中都应如此。■ 确信其他照顾和监护宝宝的人理解与你的宝宝形成一种关爱和安慰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也要提供持续性的关怀。4-7个月■ 给宝宝创造一个新奇而安全的环境使他可以开始自由的探索。■ 在穿衣、洗澡、喂奶、玩耍、散步和开车期间对孩子谈话或唱歌。如孩子似乎听不到你的声音,或者不会模仿你说话,你需要到医生那里检查一下。■ 每天花一些时间与宝宝在地板上玩耍,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也应如此。■ 鼓励宝宝自己拿玩具。■ 关注宝宝的情绪周期,在他生气、烦恼和高兴时都要有所反应,下一个阶段也应这样。■ 鼓励和宝宝进行面对面交谈,模仿他的声音以激发他的兴趣。■ 每天给宝宝阅读书籍,这应该一直持续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 与孩子一起从事节律性运动,如随着音乐一起跳舞。■ 将宝宝介绍给其他宝宝及其家长,对婴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下一个阶段也应这样。8-12个月■ 在换衣服、洗澡、喂养、做游戏、散步和开车期间,用成人的语言与宝宝说话;如果宝宝似乎对声音没有反应,或者还不能发出音节或词汇时,需要看医生。■ 鼓励孩子玩积木或柔软玩具,促进孩子手眼协调、复杂运动和成就感的发展。■ 在孩子可以开始探索或漫步时,提供一个充满刺激而安全的环境。■ 玩藏猫猫游戏,刺激孩子的记忆力。■ 为孩子购买安全、便宜并适合其年龄和发育需要的玩具。■ 教孩子挥手说再见,摇头或点头说不和是。本文节选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