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应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最好方式是母乳喂养?
时间:2015-07-27 00:47:22
阅读数:1057
很多妈妈在宝宝出现黄疸后,就很疑惑到底该不该给宝宝继续母乳喂养。黄疸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现象,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三天开始慢慢出现,并在第4-5天达到最高峰,之后再逐步减退,完全消退一般要1-2周。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
造成黄疸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宝宝母乳的摄入不足,而导致宝宝的排便次数减少,体内的胆红素未及时排出。(研究表明,与水和配方奶相比,母乳能更有效地帮助宝宝排出多余的胆红素,也许是因为母乳有通便的效果,可以让宝宝的大便量增多。摘自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P55)初乳具有轻泻作用,可以加速胆红素通过肠道的排出。有效母乳喂养会让发生高数值黄疸的情况减少:在观察的所有孩子中,产后24小时内,频繁哺乳0-2次的母子,孩子6天后黄疸发生的比例是28.1%,而频繁哺乳9-11次的孩子没有一例发生黄疸。产后三天平均哺乳次数在5-6次母子,孩子的胆红素值平均为10.7;喂哺次数在11次以上的母亲,胆红素平均值为4.8。
所以,产后越早、越多次的有效母乳喂养,是预防早发性黄疸发生的最好办法。对于已经发生黄疸的宝宝,我们建议更要勤喂母乳,以减少胆红素的增加。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评估宝宝的活动、精神、吸奶力气,如果宝宝出现吸吮无力、活动能力差、嗜睡、大小便次数减少,皮肤、巩膜黄染明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