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房的反向按压讲解视频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4-23 阅读数:9389
-
形同虚设的母婴室你遇到过吗? | @马伊琍《我们的母婴室》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4-03 阅读数:1641
一个小时前马伊琍刚发出这篇微博,就有妈妈分享给小编了。妈妈们太感动身受了!带孩子出门不容易,想要母乳或者换尿布时各种不方便,母婴室要么没有, 要么没开放, 要么条件太差。你也有遇到过类似情况吗?在文章最后留言区说下,你用过母婴室吗?在哪里?方便吗?是时候大家一起发声为母乳妈妈和孩子们争取应得的资源与尊重。一个尊重女人和孩子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文 /@马伊琍俩人带俩孩子在外陆续转悠了十多天终于回到上海,没有阿姨没老人帮忙自己带孩子对我这种妈妈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昨天我们还是狼狈地用外套裹着没裤子的妹妹大包小包逃难一样出的机场,在此不得不说一下各地形同虚设的母婴室。中国的母婴室条件最好的就是大型高端百货商场,基本都配有母婴室,没有的话卫生间也基本会有尿布台。可接下来宝宝出门最常去的机场和火车站,真正有多少是考虑过母亲和婴儿感受而设计的母婴室?因为当过两次背奶妈妈我去过很多机场的母婴室,至今没见过一个房间里面有插座和洗手池的,通常只有一个桌子和椅子,以供妈妈直接哺乳,我只能猜设计师都是男性并且从来没有自己带过孩子出行,也从未采访过妈妈们了解母婴室的实际用途。母婴室不仅只需要椅子让妈妈给宝宝哺乳,很多是背奶妈妈急需要插座来使用电动吸奶器,我在哺乳期赶飞机,每次都不得不跑到女厕所的电动马桶旁寻找插头,没有插座的就只能手挤了,插上门工作常被外面要如厕的人敲门敲得心神不安。母婴室最大的用途就是换尿布了,可既然换尿布就需要洗手啊!因为宝宝的排泄物很容易弄脏衣物和手,没有洗手池简直是灾难,昨天妹妹突然拉稀且量超出了尿不湿的可承受范围,抱着她进母婴室一看没有洗手池,迅速转战女厕,而女厕没有尿布台只能让孩子站着换尿布,结果排泄物弄脏了整条裤子,广播开始催促登机,老公只得在厕所门口接走光屁股妹妹出去穿尿布,而我还满手污物地在两个敏感度极差的自动水龙头前来回转悠看到底哪个能出水,水龙头旁洗手液盒都是空的,气得我只能扔了脏裤子。记得有一次我着急给孩子洗她的油手,跑出来喊休息室服务员投诉没有洗手液,来个阿姨指着墙角一个不知被兑了多少自来水的混浊瓶子埋冤地说这不是嘛!当然这还是休息室里的母婴室,外面候机大厅的条件更不得知了。都批评如今的中国年轻妈妈们懒惰不肯母乳喂养、不亲自带孩子,可是现实状况确实是整个大环境不够体谅妈妈们,商店里即使安装了可供残疾车及婴儿车上下的电动升降机也都拿链子锁着纯当摆设(照片里是西班牙的商店里服务员主动给我们使用升降梯),每次我们都是两个人扛着婴儿车上下楼梯,公共场所极缺母婴室供哺乳换尿布,带孩子出来一趟太不易,怎么让妈妈们习惯脱离保姆和老人的帮忙去亲力亲为呢?真心希望能给母婴室来个标配:尿布台、洗手池、椅子、插座、垃圾桶。已完工的母婴室请电工师傅再拉根线按个两相三相都带的插座,未完工在建的务必再建一个洗手池,没有母婴室的能在女厕里加按一个可伸缩尿布台,让宝宝们从小就被尊重,让妈妈们能安心带宝宝出行!幸好昨天包里翻出一条爱马的睡裤给哎哟喂小姐套上,又肥又长,为了维护哎哟喂的形象下飞机我一路奋力用外套包住她的腿往外跑,生怕露出里面可笑的的me more cool,爱马和爸爸负责大包小包,当然不可避免地我们还是遇上了可爱的相机。你也有遇到过类似情况吗?在文章最后写留言说下,你用过母婴室吗?在哪里?方便吗?是时候大家一起发声为母乳妈妈和孩子们争取应得的资源与尊重。
-
【过年攻略】哺乳期有那些不能吃的食物?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4-03 阅读数:1202
有实证研究说明,母乳妈妈的饮食确实会细微的改变乳汁的味道,但不会对泌乳量起到绝对性的影响。大家常常担心会回奶的食物,比如说韭菜,有妈妈不敢吃,也有很多妈妈就是吃一大盘子,奶量依旧在那里,一点也不少。所以说,个体有差异,并不存在绝对会减少泌乳量的食物。还有,妈妈们要尽可能的食物种类丰富一些,而不是单一的某一种食物多吃,均衡多元化的食物,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也能让宝宝吃到不同风味的乳汁,对日后添加辅食接受度会更高。有极少数比较敏感或者有家庭过敏史的宝宝,可能会在妈妈进食某种食物后有些异常反应,那么妈妈暂时规避这类食物就可以啦。总得来讲,母乳妈妈没有特别的饮食禁忌,食物均衡就好,只要你和宝宝都喜欢,没有什么不能吃的。哺乳期,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明天我们会和大家分享“过新年母乳妈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
宝宝不要冬日裹粽子|冬日穿衣技巧学起来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4-03 阅读数:1458
立冬才几天,家里的大人们就把我裹成了粽子了。这不,里三层外三层的,有苦说不出的我只能在脑海里飘过那句话:‘有种冷叫外婆觉得你冷’。俺的亲娘、亲娘的娘、亲爹的娘,请你们高抬贵手……有种冷叫做外婆觉得你冷~然而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被裹粽子的宝宝其实不容易啊不久前,楚天金报有则新闻报道说,刚满月的宝宝着凉了,家长担心他冻着,睡觉时还给他穿着毛衣、盖厚被。结果“捂出”了“蒙被综合征”,导致多器官衰竭,前日,还没来得及起大名的宝宝,匆匆离开了人世。http://health.cnhubei.com/rdxw/201512/t20151202_80300.html(2015-12-02 08:33 来源: 楚天金报) 俺真的很难受!无奈有苦说不出~如果裹得严严实实的宝宝脸蛋看起来发紫,身上摸起来湿乎乎,有可能他正经历着高热呢,这就像中暑一样,严重的会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导致宝宝脑部受损。这是因为一岁以下的小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气温适应性差,如果裹得太多,不小心盖住口鼻,可能出现这种“捂热综合征”,也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病就是这么捂出来滴~1岁以上的宝宝很好动,新陈代谢比大人旺盛,裹得太多也很容易因出汗引起感冒,而且皮肤不容易透气,清洁再不及时,还容易长痱子或湿疹呢。如果宝宝发烧了,就更不应该捂了,否则热量散发不出来,体温更高。这是你需要给宝宝减点衣服,洗温水澡,给宝宝降降温。多出汗才降温嘛~把宝宝层层包裹起来,也会让宝宝行动不便,一定程度上很大地影响他动作能力的发展。无论多大的宝宝都不喜欢自己变成个行动不便的圆球球吧。其实我是被穿成了胖纸,好忧桑~1判断冷热标准——摸小手不靠谱,应该摸后脖颈摸宝宝的小手凉凉的就表示宝宝冷?错!其实手凉并不代表身体也冷,因为小宝宝末梢血液循环并不好,就像冷血动物一样,手、脚、鼻尖这些部位温度常随室温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冬天宝宝小手露在外面摸起来总是凉凉的。如果想摸出宝宝的冷热,那么就得摸摸宝宝的后脖子,如果摸起来凉则是穿少了;如果摸起来热或是有汗,则是穿多了;摸起来不冷不热刚好,则宝宝也不冷不热。2宝宝穿衣=妈妈+1一岁以内的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一般来说,天冷的时候应该比妈妈多穿一层——一层衣服、一层披风、一层包巾都算一层。这里的参照物是妈妈穿衣多少,并不是奶奶、外婆,或隔壁阿婆阿公。因为老人新陈代谢比年轻人慢很多,穿得自然也多些,如果再在老人的基础上给宝宝多穿一层,宝宝岂不是又要苦逼?其实每个宝宝体质不同,妈妈+1的法则并不适合于每个人,宝宝不一定比大人穿得多,甚至可以比大人少一点,妈妈关键是要掌握上面判断宝宝冷热的标准。3在室内如何穿无论暖气还是空调,室温保持在20 ºC左右比较合适,好动的宝宝只要穿保暖内衣和薄背心就行了。若宝宝动得少,则加件薄外套。如果家里没有暖气或空调,可按照上面的原则判断宝宝穿得够不够。室内不宜24小时给宝宝戴手套、穿袜子。有些妈妈怕宝宝手指甲抓伤自己小脸,一直给宝宝戴手套;有些妈妈害怕宝宝光着脚着凉,而连睡觉的时候都给宝宝穿袜子。其实宝宝手脚上的神经都很丰富,触摸和蹬踏都有利于让宝宝受到充足的刺激,有助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妈妈可以注意宝宝的指甲是否过长,及时修剪,让宝宝的探索更加安全;宝宝在床上或游戏垫上玩的时候可以光着脚,如果家里的地板足够安全,下地走路的时候光脚其实也能增加孩子身体感知。换位思考,如果把你24小时裹上手套脚套,你会不会觉得太过束缚?4睡觉时如何穿小宝宝可以适当包裹睡觉,适当的包裹可以减少惊跳反射(惊跳反射会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消失),包巾应为轻软纯棉的材质,这样既温暖又透气。也可以给宝宝直接穿尺寸合适的睡袋,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习惯来选择。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会认为对小宝宝来说安全的睡眠环境是:床上除了床垫和睡袋之外没有其他的物品。下图为宝宝安全睡眠的要点:如果宝宝与妈妈睡得很近(合睡床或床中床),请给宝宝盖得少点,因为人类身体的热辐射也让他的睡眠环境温度提升。记得,即使孩子已经大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与妈妈同睡,宝宝也最好单独使用睡袋和包被,妈妈的枕头、被子和毯子要与宝宝有一定距离,避免可能的危险。跟你们一起碎觉真的好热~如果新生宝宝休息的房间没有暖气或空调,可以给宝宝戴一顶帽子,因为宝宝的散热多在头部,但宝宝睡觉时有移动,帽子容易盖住他的脸,这也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所以帽子的尺寸一定要合适。5在室外如何穿寒冷的冬季,我们需要备好帽子、围巾,宝宝的末梢循环差,如果气温很低,我们就需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一副合手的手套。如果宝宝乘坐推车或坐在汽车安全座椅中,也可以可给宝宝腿上盖张毯子。相比推车,宝宝呆在妈妈怀里的背带里更暖和,这时给宝宝穿软和的薄外套就可以,因为你的体温给宝宝不少温暖,但不要忘了随身带个毯子为宝宝遮风。粑粑的怀抱更温暖~
-
咬人的熊孩子,拿你肿么办?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26 阅读数:1758
咬人的熊孩子,拿你肿么办?本来以为宝宝会和你交流互动后,小天使对你常常是这样的——你受到的待遇理应是这样的——然而,结果,却是——甚至是——为什么熊孩子那么爱咬人?咬东西?咬一切?最过分的还咬妈妈,还有妈妈的乳头……——疼!!!!!继而妈妈感到好桑心~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熊孩子咬人背后的原因吧——其实,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很多行为都集中在嘴和手进行,他们通过口手探索世界,并把这两者作为社交工具。宝宝喜欢用嘴咬东西来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结果,来了解认知事物。包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宝宝会开始吃手,努力啃脚趾,还会开始啃衣角,啃他感兴趣的视野能力范围内的一切东西。另一个角度,也和孩子咬合能力,和牙齿本领在不断增加有关,他们需要找到更合适的释放自己源源不断能量的方法。当然,宝宝有时会通过咬来表达情绪!当他因为长牙牙龈肿胀不舒服时……长牙期对宝宝来说可不是个舒适的时期,他们的牙龈会或多或少的充血肿胀,非常需要通过按摩来缓解不适,此时啃咬物品可能是他们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而有时候在吃奶之余,他们也会在妈妈的乳头乳晕上“开咬”。妈妈尽可能地提供孩子可以咬的安全物品,吃了辅食的宝宝要注意食物是否太过泥糊状,缺少让宝宝啃咬的“空间”,啃咬可以就是宝宝自发的按摩牙龈的方式。这个阶段,冷的东西会比热的东西宝宝更容易觉得舒服。当他感到好玩时……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是在尝试中发生的,也许他咬你是个概率性事件,如果宝宝咬你一下,你会怎么做?对一些宝宝来说,妈妈的大叫可能会让他觉得很有意思,感到好奇,他可能会重复这种尝试,来验证是否每次大叫都会发生。当然也有一些宝宝会被妈妈的叫声吓到,然后不再出现这类行为。不同的宝宝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基本上,我们的建议是,立即暂停喂奶活动,过一会再给吃,如果再次出现,就再暂停,让宝宝明白,如果你咬我的话就不能吃奶——这样的吃奶妈妈不同意。撤出乳头时,建议妈妈用手指伸入孩子上下牙龈之间,再安全移出乳头,有时候硬扯出来可能会让伤口更加严重。当他感到无聊了……孩子是新新人类,他们有时候面对自己的全身本领却不知道往哪里伸展,而他们熟悉的就是妈妈的乳房,当他们觉得有能量却不知道干嘛的时候,也会要求吃奶。但这个时候的吃奶并不是为了吃到乳汁,有些宝宝会把妈妈的乳房当做“游戏场”,如果不伤害妈妈的乳房,可能还好,但宝宝的拖拽却可能造成一些问题,而且频繁的含乳,也让妈妈觉得自己没办法正常做自己的事。因此记得帮你的新新人类找各种他可以做的事儿,开心地玩耍起来,他们可是很喜欢的呐!需要妈妈更多关爱时……为什么妈妈离我而去,为什么白天不能吃到妈妈的奶,为什么妈妈在家都不抱抱我?无数的委屈和幽怨从他那小眼神儿里就能看出来,难怪他要发泄。虽然他不一定是要吃奶,但是含着妈妈的乳房却是他们特别喜欢选择方式,因为那样他们就能成功把妈妈留在自己身边,而有时候妈妈分心不注意他,他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引起妈妈的注意……对付2岁以下宝宝咬人绝招——暂停活动!我们需要拒绝孩子的伤害,不论他是有意或者无意,伤害的行为一旦存在,必须通过明显的方式让宝宝感知到。但我们不是在否定宝宝,而是在拒绝这个行为,告诉宝宝这个行为不被允许——我们仍旧爱他们,只是这个行为需要被停止。我们还需要引导宝宝,让他们找到可以释放“咬”能量的渠道。疏堵结合。大多数两岁以下的宝宝并不能听懂道理,语言教育声明利害效果可能都不会很明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暂停活动”,再告诉他不可以。有时候几次暂停就能终止咬人行为,有时候需要更多。我们需要理解的是,逻辑推理是在很多次感知讯息的积累之后慢慢形成的,基本上六岁之前,孩子都出于充分感知期,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感知(发生-中止),他们就可能无法自己得出这个逻辑:当我这样做,我就不能吃奶了。当我这样做,就会被中止。记得,你仍旧需要通过许多方式,让孩子明白你对她的爱始终都在,并不会因为他这样做了,就被你抛弃。因此当孩子哭泣和不能理解的时候,请记得尽量陪伴,你可以给予拥抱。“惩罚”不是让孩子失去爱,而是让孩子知道怎么“爱”更好。对大一点的宝宝教育和引导方式会更多~稍微大一点(两岁以上)的宝宝如果“咬人”,无论他是出于攻击还是无意,这时你可以告诉宝宝“咬人会让人痛”,必要时你可以让宝宝手臂紧贴着上牙,好像他要咬自己,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会让人疼。如果宝宝因咬人而引起众人的关注:“看哪,他咬人!”,要确定宝宝是不是很享受这种感觉,如果是,要想法移走聚光灯,告诉宝宝这样做是需要被制止的,这样的行为也是错误的。也可以给宝宝读绘本,潜移默化地教宝宝,咬人是不对的。再次提醒,熊孩子咬乳头可这样做咬的时候不要硬扯出来,这样可能会让自己乳头进一步受伤。有效且直接的方式是:用手指放入宝宝上下牙龈之间,留出乳房退出的安全通道。遵循上面“暂停活动”原则,暂时停止喂奶,如果宝宝有情绪要记得安抚他。如果乳头受伤,用乳汁涂在上面,在一些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抗生素药膏(您可以咨询您的哺乳指导)。对于“惯犯”,妈妈要预防。正常情况下,有效吸吮时,孩子会深度含住乳头,乳头也位于口腔的中后部,牙齿很难正面切下造成伤害,但当宝宝准备不吃了,或者吃之前,他的咬就可能造成超级厉害的效果。妈妈可以在喂奶之前,让孩子啃咬其他的合适物品,将孩子的啃咬能量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喂奶后期,如果觉得孩子差不多快吃完了,察觉宝宝嘴有往外退的动作,就赶紧用手指帮忙,把乳头抽出来吧。
-
哺乳期可以喝酒,茶和饮料吗?| 懿英好声音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26 阅读数:1302
没有精力看字? 直接听语音更方便 2:32 哺乳期可以喝酒,饮料和咖啡吗 来自懿英教育 Hello, 各位美妈们晚上好,我是懿英教育联合创始人赵文虹,同时也是国际认证哺乳顾问。懿英平台呢,每天都会收到妈妈们大量的咨询,妈妈说养娃真的很辛苦,实在又没有太多时间翻书学习,所以呀,从今天起懿英会安排四位国际认证哺乳顾问轮流给妈妈们解答育儿常见的问题。马上过新年啦,我们准备了新手妈妈几乎都会用到的过年全攻略,今天的问题是:哺乳期可以喝酒,喝茶和喝饮料吗?有些妈妈担心饮料中的咖啡因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让宝宝的中枢神经兴奋而难以入睡。其实含咖啡因的茶、可乐、咖啡等并不是哺乳期禁忌。大多数研究都指出,进入母乳中咖啡因的量不足母乳妈妈摄入的咖啡因总量的1%,也就是说只有极少量的咖啡因会通过母乳进入宝宝体内。这就意味着,母乳妈妈可以吃含咖啡因的食物,但有量的限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应该把每日咖啡因摄入量限定在300毫克以内。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一天喝咖啡不要多于3杯。当然啦,妈妈需注意是不是还进食了其他含咖啡因的食物或药物。也有些妈妈发现自己宝宝对咖啡因特别敏感,那么你就要尽量避免这些食物了。要过年了,难免有些家庭聚餐、同学聚会,美妈们也开始关心是不是可以和闺蜜,或者学生时代的暗恋对象小啜一杯,答案自然也是可以的。不过要记住两点:第一是量的控制。1到2杯葡萄酒或啤酒都是可以的,但不能过量。什么是过量呢?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低于0.5克酒精是相对安全的。比如说一位体重50公斤的妈妈,喝酒精浓度11%的干红,不超过288毫升,喝酒精浓度4%的啤酒,不超过790毫升。第二是最好在喝酒前喂好宝宝,并且避免空腹喝酒,最好是一边吃东西一边慢慢喝,同时,尽量在酒后2~3小时再给宝宝喂奶。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分享。明天我们会和大家分享的是“哺乳期有什么不能吃的吗?”,大家不要错过哟~
-
遭遇堵奶怎么办?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04 阅读数:1464
乳汁淤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堵奶,是哺乳期妈妈容易遇到的问题正常的乳房触诊时均匀柔软,但有乳汁淤积的乳房则会触及与周围柔软度不同的硬块,这些硬块通常没有规则边界,也不会滑动。有的堵奶状况也会伴随患处比较严重的肿胀疼痛。大部分母乳妈妈在哺乳期中都遭遇过堵奶,但不等于不去管它也没有问题,因为堵奶若不获得恰当的护理也很可能造成乳腺炎,感染性乳腺,化脓性乳腺炎等严重的情况。遇到堵奶,妈妈暂时找不到哺乳指导时可以做哪些处理呢?1保持孩子的吸吮,可让孩子的下巴朝着堵塞方向吸吮2若孩子不在身边可以先用吸奶器或者手挤保持乳汁移出(以自己舒适为宜,千万不要盲目过度使用吸奶器或者错误挤奶揉按乳房)3肿胀处可以冷敷,也可以敷上擀软的能够贴合乳房的卷心菜4避免压迫挤按肿胀结块处5注意休息,心情放松6可在【喂奶前】泡澡冲澡,或可视情况温敷乳房,让喂奶时乳汁移出更加顺利 很多不严重的堵奶能靠孩子的有效吸吮解决,但如果对情况没有把握,或情况没有获得任何改善,请尽早联系您的哺乳指导获取更多帮助。 如果经常发生堵奶,您可以自查一下是否有以下情况:1身体疲劳或者作息不规律2堵塞处容易被挤压,或曾遭遇过挤压或者撞击3饮食相对油腻4精神压力大容易焦虑5乳汁量大于孩子需求,却无法及时有效移出乳汁6孩子含乳吸吮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有效移出乳汁7……情绪不良或身体不适等原因都可能抑制催产素的分泌,让乳汁移出通而不畅,引发堵奶。在个案处理中,有不少堵奶情况是因为乳汁分泌超过孩子的需求引起,此时除了应对堵奶做相应处理,更需要注意逐渐减少对乳汁分泌的刺激,降低泌乳量;有些堵奶则由于孩子吸吮存在一定问题造成,那么需要评估孩子含乳吸吮情况及母子配合,共同调整……堵奶原因有时并不单一,妈妈和孩子情况不同,需要针对个性问题给予评估和处理。 频繁堵奶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请记得联系您的哺乳指导获取更多帮助。
-
我的母乳真的不足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04 阅读数:1618
哺乳媽媽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如何知道他們寶寶有吃到足夠的奶水,母乳哺餵不像瓶餵,我們不可能看得出寶寶從乳房吃下多少毫升的乳汁。對於我們這個愛用數字衡量一切的社會,要讓一些媽媽接受不知道寶寶確實吃了多少奶水是很困難的。然而仍是有方法知道寶寶是否吃到足夠的奶水。在長時間來看,體重的增加是判斷寶寶是否有吃到足夠奶水的最好的指標,但瓶餵寶寶體重增加的情況可能不適用在母乳寶寶的身上。 以下线索是妈妈经常提到的用来判断母乳不足的方式,但却绝不是好的可靠的判斷方式: 1.你不覺得脹奶在頭幾天或幾週,大多数的媽媽通常不會覺得脹奶,你的身體正依照寶寶的需求而作調整,這改變可能會突然發生,但有些餵奶良好的媽媽從不覺得腫脹或充盈。 2.寶寶睡整晚不必然,例如 10 天大的寶寶睡整晚,可能事實上是因為沒吃到足夠的奶水,太愛睏需要叫醒才吃奶的寶寶或“太乖”的寶寶,可能都沒吃到足夠的奶水,當然有許多例外情形,但要盡快尋求幫助。 3.寶寶在餵奶後大哭雖然寶寶可能會在餵食後因為肚子餓大哭,但也有許多其他的原因讓他們哭。看單張# 2 哺乳嬰兒的腹胶痛。不要限制哺餵的時間,讓寶寶吸完一邊後再給寶寶吸另一邊。 4.寶寶常常餵食/或者是餵很久對某些媽媽每三個小時或更久餵一次可能就很多,然而對別的媽媽来说每三個小時或更久餵一次可能就隔太長。對某些媽媽餵食超過 30 分鐘可能是很長的時間,對別的媽媽可能太短。多久餵一次或一次餵多少時間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認為寶寶在最初的 10 分鐘會吃下 90%奶水量的說法並不正確。假如寶寶在乳房上吸吮並且有吸到奶水,且每天至少有 2-3 次黃色排便的話,你可以讓寶寶決定他自己進食的時間,情況通常會很順利。記住,假如寶寶在媽媽的乳房上两個小時,但有確實吃到(以張大嘴巴?暫停?合起来的方式吸吮)的時間只有两分鐘,寶寶在离開房時還會是饑餓的。如果哺乳時寶寶很快就睡覺,你可以擠壓乳房来維持奶水流出,有任何問題請联络哺乳診所,先不要添加補充品。假如真的有需要補充品,有一些方法可以不使用人工奶嘴来添加補充品。 5.“我只能擠出 15 毫升的奶水”這並不代表什么且不應該因此影響到你,因此你不該爲了“想知道"而試著去擠奶,大部份媽媽都有很多奶水,通常寶寶沒有吃到足夠的奶水,是因為沒有含好或者是沒效率的吸吮或两者都是,這些問題常常可以很容易地处理。 6.在餵奶後寶寶還會再吃一瓶奶這並不一定表示寶寶還很餓,這不是好的測試,且奶瓶可能會混淆哺餵母乳。 7.五週大的寶寶會突然地扯離乳房,但仍然看起來還很餓這不表示你的奶水”乾涸”或減少,在出生頭幾個週的寶寶即使沒有吃飽,也常常會在奶水流速變慢時睡著,但當他們漸漸變大(5-6 週大),就不會在這時候睡著,而開始會去扯離乳房或變得沮喪。這不是因為你的奶水量改變,而是寶寶改變了。可以尝试擠壓乳房帮助奶水移出。 ----------------知道寶寶是否吃到足夠奶水的方法 1.寶寶吃奶的特徵寶寶從乳房有吸吮到足夠奶水時,會有一些特徵。當寶寶吃到奶水時(只是含著乳房出現一些吸吮的動作,並不表示寶寶有吃到奶水),你會看到寶寶的下巴在嘴巴張大到閉起來之前,會停頓一下。所以一次完整的吸吮應該是:張大嘴巴?暫停?合起来。如果你想要親自感受這個動作,你可以將食指或是其他手指頭放入自己的嘴巴吸,就像你在吸一根吸管那樣,當你「吸」的時候,你的下巴會一直向下;一旦停止吸的動作,下巴就會向上恢复原状。當你有看到這樣的暫停動作,就表示寶寶從你的乳房上吃到一大口的奶水。暫停的時間愈長,表示寶寶吃到的奶水愈多。一旦你能明白這種暫停動作所代表的意義,你就不會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所困擾。像是:“每邊乳房餵20分鐘"。寶寶以有出現暫停動作的方式吸奶20分鐘,可能就不需要再餵另一邊乳房。寶寶在乳房上只有輕輕的吸,但沒有真正喝到奶,吸20小時仍是會吃不饱。 2.寶寶的排便在出生後的頭幾天,寶寶會排出深綠色、近乎黑色的胎便。胎便在懷孕期間便累積在寶寶的腸子內,在出生的頭幾天排出。到了第三天,當母乳吃得比較多時,大便顏色開始變得較淺。通常到第五天,排便呈現是正常母乳便,而正常母乳大便是糊状到水稀状、芥末色且通常有一點臭味。然而,大便也可能跟這樣描述有些不同,大便有可能是绿色或橘色、可能有凝乳或有黏液、或者可能與刮鬍膏的黏稠度相似(如氣泡),這些顏色的大便並不表示有什麼問題。純吃母乳的寶寶在出生的第三天開始有較淺色的排便,表示寶寶的情況是很好。觀察排便量和頻率,是了解寶寶是否有吃到足夠奶水的最好方法之一﹙僅次於是觀察寶寶的吸奶﹚,但不過分擔心。第 3-4 天後,寶寶排便應該會增加,一直到滿一週時,他應該每天最少會排 2-3 次黃色的大便。此外,許多寶寶在幾乎每次餵食後會大一點在尿布上。寶寶到出生的第四或第五天還在排出胎便,應該在馬上就診。只排出棕色大便的寶寶可能沒有吃到足夠奶水,但這未必可靠的。在出生 3-4 週後,有些母乳寶寶的大便形態可能會突然從每天大很多次變成三天或甚至更久大一次,甚至有些寶寶曾經有 15 天或更久沒有排便。只要寶寶是除此以外都很好,且大便通常是糊狀的或軟的、黃色的、沒有便秘,那就沒有必要擔心,沒有治疗是必要或必需的,因為這些是正常的。任何一個 5-21 天大寶寶在 24 小時內沒有排出至少一次大量的大便,應該馬上到哺乳門診諮詢。一般来说,少量、少次的排便在這期間表示沒有吃到足夠的奶水,當然也可能是例外,一切都很正常,但最好還是要注意。 3.排尿在出生 4-5 天後,如果寶寶在 24 小時內有換 6 片濕透(不僅僅濕)的尿布,你可以相當地確定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假如他只吃母乳)。不過,新式超級乾爽的紙尿布通常在尿布充滿尿的時候還是很乾爽,但濕透的尿布是很重的。這樣的判斷方式並不適用在有給予額外水分的寶寶身上(母乳寶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需要再餵水,並且如果是以奶瓶餵水,也會干擾母乳哺育)。在出生幾天後,寶寶的小编應該較多是無色,不過偶爾深色的小编是可以不用擔心的。在出生的頭 2-3 天有些寶寶會排出粉紅色或紅色的小便,不要驚慌,這不表示寶寶脫水,沒有人知道這表示什么,也不知道這是否是不正常。毫無疑問地這跟寶寶在這段時間奶水吃得比瓶餵寶寶少有關,不過瓶餵寶寶不能拿来當做母乳寶寶的標準。總之,這種紅色尿液的表現提醒我們要去注意寶寶是否含好,並要確定寶寶有從乳房吃到奶水。在出生的頭幾天,寶寶含得好,才能吃得到媽媽的奶水。在這段期間,在用奶瓶或杯子餵寶寶喝水或用手指餵食,只是讓寶寶出院時尿液不是紅色的,但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通常這時候要修正寶寶的含乳姿勢並使用擠壓乳房来来解決問題。假如再次含上和擠壓乳房不能讓寶寶吸到充足的奶水,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不直接使用奶瓶而補充液體。限制吃奶的時間或限制餵奶的次数也會減少寶寶吃奶的量。 关于體重計和體重1.每台體重計都不一樣。我們發現每台體重計都有很顯著差异,且體重常常被读错。一片尿湿的布尿布可能重達 250 克重或更多,因此寶寶需要光著身體秤重或換一個新的乾尿布。2.許多關於體重增加的規則是從配方奶寶寶的成長觀察来的,這不一定適用在母乳哺育寶寶上,修正哺乳的方式可以讓一開始長得較慢的寶寶再長回来修正哺乳的方式可以讓一開始長得較慢的寶寶再長回来。而成長曲線只是參考而已。 以上资料来自Jack·Newman医生的哺乳单张。 若对您的哺乳情况感到疑惑,请咨询您身边专业的母乳哺育指导。----------------------------------愉悦满心,芬芳满庭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
追奶(增加泌乳量)可以怎么做?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04 阅读数:1267
追奶(增加泌乳量)可以怎么做?【写在前面】请向当地的哺乳指导联系,让他们充分评估您和您宝宝的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很多妇女其实并不需要增加泌乳量,只是对孩子是否摄入足够缺少正确的判断。而在真正需要追奶的案例中,我们也需要判断孩子的含乳是否正确有效,妈妈乳房是否存在需要处理的问题,当吸吮和乳房存在问题,这些都会给追奶造成障碍。同时在一些情况,真的是妈妈的身体或者孩子的身体存在问题而造成母乳分泌或者孩子乳汁摄入不足,那么我们需要先排除或者解决这些问题。---------------------- 还记得母乳喂养的三大要素么:乳房,宝宝,大脑。在乳房和大脑正常的前提下,要增加泌乳量,乳房需要更多来自宝宝的刺激。从妈妈的角度,你的大脑要做适当调整,将哺乳看做重中之重。那么妈妈们可以怎么做? ① 增加喂奶次数。至少两小时喂一次宝宝,主动喂奶。晚上保持喂奶,夜间是泌乳素的高峰。 ② 延长喂奶时间。不要定下每侧乳房喂养几分钟的死规矩,这可能限制了宝宝吃奶的自身偏好。让宝宝吃完一侧再换另一侧。这样,宝宝便有机会更多地吃到高脂肪比例的乳汁。 ③ 左右交替喂奶。对一些悠闲吸吮后容易睡着的宝宝来说,也许并不那么适合让他自己吃到睡着。我们需要更仔细地观察宝宝,当孩子的吸吮强度变小,吞咽减少,开始安抚吸吮的时候,换到另一侧,帮助他变得清醒并鼓励他积极吃奶直至吸吮强度再次变小,这时可以再换回另一侧。反复靠换边来唤醒宝宝的做法能够鼓励他进行长时间的积极吸吮和吞咽,获得更多乳汁。 ④ 加倍喂奶。吃完后不要着急让孩子睡觉,抱一会儿,直立地背着他,让他保持清醒,他可能会打一个嗝,然后肚子里又有一些空间,或者他愿意再来一轮奶,吃得更多一些。这样也能更多刺激乳汁分泌。 ⑤ 肌肤接触。肌肤接触有助于唤醒爱睡的宝宝,刺激不太投入的宝宝积极吃奶。如果担心着凉的话,可以在肌肤接触的时候一起裹上一块毯子。 ⑥ 午睡和夜间喂奶。带着宝宝上床喂奶,也许是最能刺激乳汁分泌的古法之一了。在床上的时候,宝宝和妈妈都能放松下来,也能刺激更长时间,更加频繁地哺乳。泌乳素的水平也会因此提高,体内的催乳素在睡眠时候本身会提升,生长荷尔蒙在睡眠时也一样,它会协同催乳素提高泌乳量。 -----------------------------------愉悦满心,芬芳满庭我们与您,一路同行我们的地址:浦东新区巨野路646号我们的微博:@悦芳庭妈妈会所我们的电话:021-58526863 4008 217 377
-
关于宝宝睡眠的几个事实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04 阅读数:1378
宝宝的睡眠到底是怎样的?——关于宝宝睡眠的事实 宝宝睡得“不好”,容易醒,放不下,要人抱……这些都是不正常的情况吗?为什么他们不能和我们一样,一觉到天亮,不能安安稳稳更长时间地呆在床上?宝宝睡眠到底是怎样的? 1、 没有人会一觉到天亮在夜里所有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经历不同的睡眠阶段和循环。当我们熟睡时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层睡眠阶段”也称为“非快速眼动阶段”,你呼吸均匀,肌肉放松,一段时间后你的大脑开始活动,进入了“浅层睡眠阶段”,也称为“快速眼动阶段”,我们会有思维活动,做梦,翻身,甚至去个洗手间回来继续睡眠。深层睡眠和浅层睡眠的循环几个小时就会有一次,一般情况下,一夜之中,成人会有6个小时深层睡眠,2个小时浅层睡眠,所以如果我们以为我们是熟睡8个小时,那并非事实。对宝宝来说,成人会比他们更容易地从清醒状态直接进入深层睡眠,且宝宝们首先会进行一段时间的浅层睡眠才会进入深层睡眠。几个月大的宝宝在熟睡之前要经过一个长达20分钟左右的浅层睡眠期,然后才开始慢慢进入不轻易醒来的深层睡眠。婴儿的这种睡眠方式促成了很多“一放下就醒来”的宝宝。 2、 宝宝的睡眠周期较短睡着了一动不动的小宝宝大约在一小时后就开始动了,他又开始进入浅层睡眠,这时候如果有什么不适或者他认为的“打扰“他就会醒来。宝宝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的短,在前几个月宝宝的睡眠周期更短,浅睡眠会更加频繁,夜间醒来的次数会更多,几乎是成人的两倍,一小时一次。很多睡眠问题是因为醒来后很难再度入睡,无法进入另一个深睡眠阶段。 3、 宝宝需要您的安抚才能入睡,而不能放下就睡对这些睡眠特点的孩子,我们无法要求他们放下就睡,不论是入睡还是接觉都需要采用合适的安抚手段。 4、 宝宝不会像成人那样熟睡宝宝何不能像大人一样睡觉?①宝宝的表达能力有限,遇到不适和不安全的情况若不能及时感知和求得帮助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他们容易醒来的睡眠模式恰恰帮助降低了这一风险,他们在告诉你他需要你的帮助。②研究人员也认为,浅层睡眠时进行思维活动,可以为宝宝的大脑发育提供影像,这种内在刺激增强了大脑的发育。 婴儿睡眠模式的基本知识①宝宝需要经过浅层睡眠才可以真正睡着,他们需要大人帮助。②宝宝睡眠周期短,且浅层睡眠时间长。③前三个月,宝宝少食多餐,睡眠也是频繁小睡。④3-6个月期间,宝宝的睡眠周期可以慢慢变得规律。⑤夜间宝宝有更多的易醒期,有的宝宝很难再睡着。一觉到天亮的医学定义是“连续睡眠5小时”。⑥宝宝的睡眠习惯更多是由于他们的独特个性决定,而非仅仅仰仗父母的夜间照顾。⑦创造一个让宝宝感到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是宝宝养成长期睡眠态度的最好方法(对睡眠不感到紧张焦虑的宝宝,通常也更容易睡着,且睡得安稳) -----------------------愉悦满心,芬芳满庭我们与您,一路同行我们的地址:浦东新区巨野路646号我们的微博:@悦芳庭妈妈会所我们的电话:021-58526863 4008-2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