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母乳宝宝拍嗝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04 阅读数:1488
给吃母乳的宝宝拍嗝在非西方的母乳喂养文化中,你很少看到人们给婴儿拍嗝排气,认为吃奶后需要拍嗝,让“肚子里的气出来”的观念起源于配方奶喂养方式的盛行。奶瓶出奶速度快,婴儿在急促的吞咽间隙被迫吞入了空气。但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在吃母乳时可以控制奶水流出的速度,可以放慢吸吮的节奏,可以更好地协调呼吸与吞咽。此外,母乳喂养的婴儿以更直立的姿势吃奶,而且吃奶次数多,每次的量不大,这些特点都会减少吸入空气的可能。但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偶尔也是需要拍嗝的,特别是吃奶快的婴儿或者妈妈泌乳反射强烈的婴儿。要减少宝宝吃母乳时吸入空气,你可以让宝宝竖直着吃奶(45°以上的角度),也可以托住乳房的重量,把宝宝抱紧在怀里,不让他晃离你的身体,这些能帮助宝宝舒适地衔紧乳房。在喂奶过程中或喂奶之后,观察宝宝有无需要拍嗝的信号:他可能会不愿换一侧乳房继续吃奶,或者在你放下他的时候,他四肢扭动,非常不情愿;他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有些宝宝在换边时拍嗝会让他们感到舒服,排出肚子里的气,就有更多的空间继续吃奶了。这样做可以防止因为奶水压住气泡而引发的大口吐奶。如果宝宝满足了,就不需要拍嗝了——甚至他根本就不需要拍嗝。所以,不要因为有哪次喂奶后没有给宝宝拍出嗝来而觉得不安。小餐点之后往往是不需要拍嗝的;母乳大餐之后,通常会需要花些心思给宝宝排除嗝来。随着宝宝的成长,以及吃母乳的技巧日益娴熟,拍嗝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手上拍嗝:让宝宝坐在腿上,手掌根抵住他的肚子,让他的下巴靠在你的手掌上方,让宝宝身体前倾,大部分重量落在你的手掌根上,对他的肚子造成反压力,用另一只手拍宝宝背部,将肚子里的气泡拍出。肩上拍嗝:向上举起宝宝,让他趴到你的肩头,让你的肩头能作用于他的肚子,用手摩擦或拍打宝宝的背部。大拇指勾住宝宝的腋窝,稳住他的位置,如果宝宝趴在你的右肩头,就用右手稳住他。腿上拍嗝:让宝宝趴在一侧大腿上(你可以两腿交叠或者两腿分开),让腿部抵住宝宝的肚子。用一只手扶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拍打或摩擦他的背部。单只手臂拍嗝:这个姿势特别适用于在你忙碌的时需要给宝宝拍嗝。让宝宝趴在你的前臂上,手腕抵住他的肚子,你可以简单地在屋内踱步,空出一只手做别的。这个姿势的一个缺点就是会造成宝宝吐奶吐到地上或是你的手臂上。夜间拍嗝:一般夜间喂奶是不需要拍嗝的,因为这个时候宝宝吃的比较从容,不会吸入太多的空气。如果因为肚子里有气,引起宝宝不适,你都不用起身,只要侧卧着,让宝宝趴在你的髋部(臀部),给他拍嗝。背巾拍嗝:如果拍嗝拍不出来,用背巾竖着将宝宝兜在胸前,直到肚子里的气出来。
-
吃母乳容易肚子饿?母乳吃多久才够?……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6-01-03 阅读数:1481
Q1.喝母奶真的容易饿?在出生时,新生儿的肠胃道尚未发展出分解奶水中脂肪所需的所有酵素,但母奶中本身就含有胰脏脢与至少两种以上的脂肪脢,待乳汁从妈咪的乳房分泌出来后,脂肪脢就会开始将脂肪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且形成较小的乳化小球与乳凝,这代表母乳中的脂肪脢将奶水中的脂肪做了事先的加工,所以难消化的脂肪几乎能够完全被婴儿的肠胃道轻松消化,加上母奶还有许多具有活性的物质,例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能够促进新生儿肠道上皮的发育与成熟,并含有多种乳酸菌丛和寡糖,这些都能帮助宝宝的肠胃消化及吸收。不是容易饿,而是而是母乳特别适应孩子的身体。Q2.喝奶太多次是否会造成负担?每个宝宝的胃口不同,只有宝宝自己知道这餐想吃多少,每餐食量不同的情况也很常见,亲喂的宝宝通常都能自己决定要喝多少,当他不想喝时,就会吐出乳头,或只是进行安抚性吸吮。因此我们并不担心亲喂的孩子会过度喂养。不想吃乳房的孩子如果硬要塞乳房给他还会做出抗拒的反应,例如撇头或将身体往后拱。但是,杨靖莹医师指出,父母在使用瓶喂时,常常是依照配方奶罐上的标示根据体重或月龄准备喂食的奶量,或是之前在月子中心「曾经」喝过的最大奶量来准备,加上担心奶水加温后没办法久放,倒掉又嫌浪费,所以会想尽办法让宝宝全部喝完,但新生儿的肠胃尚未发展成熟,如此一来,在无形中可能会造成过度喂食。杨靖莹医师提醒,使用瓶喂的妈咪,可以多观察宝宝喝多少奶量时会出现抗拒反应,不要强迫喂食,并根据宝宝想吃奶时表现出的寻乳行为喂奶,才比较符合婴儿的生理发展与需求。Q3.母奶会逐渐失去养分吗?母乳的成分会随着婴儿的需求而变动,例如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能帮助新生儿从无菌的子宫适应出生后的新环境,所以母乳不仅含有营养,还有许多无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这些成分并不会在宝宝6个月大后就停止制造。随着宝宝渐渐长大,『粮仓』也消耗殆尽,光靠奶水中的铁质不足以应付宝宝的生理需求,在此同时,5、6个月大的宝宝也开始对外界的食物表现出兴趣,此时最好的喂食方式就是持续哺喂母乳,并提供婴儿多样种类的食物,满足婴儿的营养与免疫需求,并训练宝宝咀嚼与吞咽的能力,与熟悉各种食物避免日后的挑食行为。Q4.喂奶须持续多久才够喝?杨靖莹医师指出,妈咪让宝宝尽量将一边的乳房吸到完全松软,若宝宝停住不吸的时候,妈妈可以试试按压乳房让奶水流到宝宝口中,有的宝宝会再多吸几口,如果宝宝喝够了,就会自己松开嘴巴,甚至沉沉睡去;若宝宝出现不耐烦和拉扯乳头的反应,而当边的乳房已经松软,通常代表宝宝还想喝,但因该侧的奶水已经变少且流速变慢而无法满足,此时就可以换边让宝宝继续吸奶,直到宝宝满足为止。她还补充说明:「能决定宝宝要喝多少喝多久的人,只有宝宝自己。每个母亲分泌奶水的速度与乳房盛装奶水的容量不一样,甚至两边乳房制造奶水的效率也不同。奶水制造快且乳房容量大的妈咪,宝宝一次可以得到较多的奶水,一整天喝奶次数相对也较少,反之亦然,但两个宝宝一整天喝到的总量是差不多的。基本上,只要宝宝的尿意清澈,解尿次数多,大便不干硬,体重增加良好,就代表喝到足够的奶水Q5.前奶与后奶的差别?研究发现,当乳房愈胀的时候,挤出的奶水乳醣与乳清蛋白比例愈高,奶水颜色比较清,当奶水逐渐移出,乳房愈来愈不胀的时候,愈到后面的奶水,脂肪成分的比例增加,颜色也愈来愈白,因此有所谓的前奶与后奶。不过,杨医师也提醒,妈咪不需太执着于前奶与后奶的分辨,因为我们无法精确得知宝宝吸奶几分钟后会进入后奶阶段。原则上,只要宝宝将乳房吸到松软,就代表喝到大部分的奶水,前奶与后奶都不会遗漏。值得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在乳房肿胀、未变松软之前,就急着换另一边的乳房来喂宝宝,否则宝宝将喝到乳糖比例较高的奶水,当太多的乳糖进入肠道若来不及消化,会被肠道益生菌分解发酵,产生臭味和气体,宝宝就会觉得胀气不舒服,且容易哭闹,还会频繁地解出水状的绿色便。
-
哺乳期避孕那些事儿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521
哺乳期避孕那些事儿听说某某某产后哺乳月经还没来就又怀孕了,哺乳不是可以避孕的嘛?亲爱的哺乳妈妈一定要记得,哺乳并不等于就不会怀孕,那么这次,我们就来谈谈哺乳期可用的避孕方法吧。LAM避孕法所谓喂奶就不会怀孕的说法大概来源于LAM(Lactational Amenorrhea Method),即哺乳期无月经避孕法,具体说来是,如果产后6个月内、月经还没来且纯母乳喂养,妈妈可使用LAM避孕法,其避孕效果可以达到98%。98%?是的,你没有看错,要知道,避孕套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避孕率才为97%呢,可见LAM避孕法是相当靠谱的了。这是因为母乳喂养时,造成泌乳素浓度增加,抑制下视丘脉冲式的分泌,干扰下视丘-脑下垂体-卵巢系统,间接抑制滤泡刺激素与黄体素进而抑制排卵。其实,这一堆专有名词不用去管它,总之它们一起工作的时候就会抑制排卵就对了:)但是,你一定要满足三大条件:产后6个月内、月经没来、纯母乳规律亲喂。产后6个月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生命的前6个月以纯母乳喂养,以达到最优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因此产后6个月你完全可以纯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你需要给宝宝添加辅食,哺乳频率可能会相应降低,抑制排卵的功能就会下降,你需要采取其他方式避孕。月经没来:产后第一次月经定义为产后56天后,妈妈感觉像月经的出血,或任何持续两天以上的出血。经期恢复表示排卵的可能性增加。纯母乳喂养:如果宝宝摄入配方奶、辅食,或长时间未能哺喂母乳,即使尚未有月经的妈妈,都可能增加排卵及怀孕的机会。即使纯母乳喂养,也不要长时间不喂宝宝吃奶,一般来说,白天喂食间隔不超过4小时,晚上不超过6小时(6-8次/天或更多,白天晚上完全亲喂,不添加任何水或食物,不采用瓶喂或其他辅助喂养方式)。另外,使用手或吸奶器挤奶对妈妈内分泌反应较吸吮为弱,也可能增加排卵及怀孕几率。一旦这三大条件有任何一项没满足就应采取其他方式避孕了。男性避孕套这是最普遍最简单的避孕方式了,正确使用的话,避孕率达97%,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真菌、滴虫、原虫、淋菌和病毒感染和传播,也不用担心它会对哺乳产生影响,还能延长AA时间,这么多好处为啥有些人就不喜欢呢?(请注意,正确全程使用避孕套非常重要!)子宫内避孕器在来月经后,子宫内膜最薄的时候植入,可立即提供保护。但若妈妈本身有月经过多或痛经史,则可能增加经血量、下腹疼痛机会,就不适合使用了。子宫内投药系统在来月经后,子宫内膜最薄的时候植入,将子宫投药系统放入子宫后,每天稳定透过半透膜释出微量黄体素,能藉由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来达到99.9%的避孕效果。由于子宫内投药系统中释放的黄体素,直接释放于子宫中,因为用量少作用于特定器官,因此并不认为会影响乳汁分泌。有些业内人士也认为除了避孕外,也有治疗月经过多和痛经的作用。但若仍对药物有所担心,可选择不含药物的子宫内避孕器。避孕药一般的避孕药通常建议在母乳喂养结束后再服用,因雌激素有可能影响乳汁量。只含黄体素的避孕药(POP)可在产后立即使用,现也无足够证据证明其对哺乳是否造成影响,但原本乳汁量就不足、乳房手术后、早产、多胞胎等情况下要慎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加容易操作的避孕方式,给女性带来方便和安全,欢迎相关专业人士多多补充哟~参考资料:《哺乳期的避孕方式》署立台中医院妇产科,温景霖医师,文章出處:ABM Clinical Protocol #13 Final version 2-01-05. The Academy of Breastfeeding Medicine《妇女产后及哺乳期间避孕之观念》台北市联合医院妇幼院区药剂科药师吴漱娟、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药师杨瑛碧,医学杂志电子版No.99
-
产后第一次大姨妈的N个重要问题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199
产后第一次大姨妈N个重要问题产后第一次月经有些搞,有些烦——有些妈妈感觉痛得有些不正常,有些妈妈纠结还要不要继续喂奶,还有些妈妈以为这是还没结束的恶露……了解下面几个重要问题,你就能更好准备地迎接“她”的到来。1大姨妈首次造访时间没有或部分母乳喂养:产后6~8周出现。有些妈妈来得更早,产后4~5周就来了,所以她们认为自己恶露还没结束,吓得半死。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出现大量鲜血、出血时间超过一星期这些状况,基本都正常。纯母乳喂养或主要母乳喂养:产后4~6个月出现。然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些妈妈即使还在哺乳,但因为分泌了足够的雌激素,可能在产后6周~3个月恢复。有些妈妈纯母乳喂养,或是怀孕前月经期不正常的妈妈,可能会在断奶几个月后才恢复月经。如果你在节食,并配合大量运动,月经恢复也会推后。总之,哺乳会抑制排卵,但不等于哺乳期不会排卵,也不等于哺乳期不会来月经,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2没来大姨妈并不代表你不会怀孕母乳哺育的持续的确可能影响月经来潮,但很多妈妈在产后第一次月经期之前就可能排卵,这就是说有怀孕的可能。因此,请不要被“母乳喂养的妈妈不会怀孕”的说法误导。一般来说产后6个月就不能使用LAM避孕法(哺乳无月经避孕法:产后6个月内,宝宝只喂养母乳,妈妈月经没来,在这三个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措施,避孕率达到98%。详细内容请见下一篇:《哺乳避孕那些事》)。如果月经太久没报到,又没采取避孕措施的话,妈咪也要留意自己是否怀孕。3产后第一次有那么些不同生了娃正在哺乳的妈咪和过去相比也会有些变化,月经来潮与以前习惯的状态有些不同是正常的。这时你的月经周期可能有些紊乱,如第一次早早地来了,第二次却迟迟不来;可能月经流量与以前不同,如量较少,行经日数较短,这些都比较正常,一般两三个周期后就会逐步改善。如果大量出血,或持续不停的经血,尤其出现下腹不适或疼痛,则可能是因为产后胎盘、胎膜等组织残留在子宫之内,或子宫发炎,需要立即就医。4大姨妈来了并不影响母乳质量有种说法是,产妇如果来了月经,奶水就会变得没有营养。其实,这种说法很坑妈,新妈妈莫名其妙就被戴上了“营养不好”的帽子,宝宝因此就“被奶粉”了。要知道,母乳是根据宝宝成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来设计的,至今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来月经后的母乳在质量上有什么变化。月经的确会让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一些正常的波动,但对泌乳影响并不大,同时乳汁的分泌很大程度上与宝宝的吸吮移出乳汁密切相关,因此,即使大姨妈来了,也不影响正常母乳哺育!
-
外出哺乳怎么做 ——公共场所哺乳,YES OR NO?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12-02 阅读数:1360
外出哺乳怎么做公共场所哺乳,YES or NO?公共场所哺乳,母乳喂养过孩子的妈妈也许都有过这段经历——因为你不可能寸步不离开家,因为你外出时间很难控制在两三小时内宝宝完全不需要你的乳房。在母婴室还不普及的今天,你和宝宝外出该怎么办?又或者说,在行进的途中孩子需要乳房,我们都必须寻找到母婴室才可以哺喂?懿英的网络小编当年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带着两三个月大的女儿坐飞机,为减少女儿耳膜在飞机起飞降落时受到的压力,女儿的儿科医生嘱咐她在飞机起飞降落时给她喂奶。所幸坐的前排座位,旁边是位空少,虽然感觉这位空少即使内心极其不爽,但终究也没有任何异议。但是,也有很多妈妈因为喂奶而感受到各种令她们不适的回应:2013年7月,台湾新北市一位妈妈,到鼎泰丰用餐时,准备给4个月大宝宝喂母乳,却被业者以在开放空间不能哺乳为由,要求这位妈妈到其他楼层哺乳室喂奶。2014年5月,一位美国妈妈在从亚特兰大飞往佛罗里达塔拉哈西的达美班机上,被告知不能在飞机上喂她一岁的儿子。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2015年6月17日,一名妇女公然在地铁列车里哺乳,引起一名女乘客的不满。这名女乘客,当时要求该妇女停止哺乳,并进而向SMRT职员投诉,甚至要求把该妇女赶下地铁。今年8月国际哺乳周之际,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陈肇始表示,最新数据显示港妈喂哺母乳率虽增,惟有逾三分之一港妈称曾于公共场所喂母乳被歧视。是的,在物质和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公共场所母乳喂养仍然遭受非议,宝宝外出“吃饭”仍然是个大问题。那么,在如此开放的社会,为什么有一部分“大家”对于母亲在公共场合喂养宝宝持反对意见呢?身兼餐厅经理的赫芬曼邮报专栏作家Tony Posnanski在他一篇文章《你可以随时在我的餐厅里哺乳》中的一句话或者能说明一些人持反对意见的原因:“你觉得我会驱赶一位在我餐厅里哺乳的妈妈,只因为有些人不高兴看到乳房或乳头?被设计用来喂奶,而不是用来被意淫或卖弄性感的乳房和乳头?”他的意思也许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把乳房视作哺育下一代的符号,而不是被过度意淫的性器官时,在公共场所哺乳就不会遭人非议了。因为,公共场所哺乳,让孩子进餐,和故意裸露身体以对他人进行猥亵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只要妈妈们愿意,她们当然可以选择在公共场合哺乳,因为这是妈妈和孩子的事;而如果身边的人不想看见哺乳,他们也可以选择将视线避开,因为那是他们的事。同时,我们觉得,其实事实上也是如此:母亲哺喂时并不会过分裸露,因为她们的乳头总是含在孩子的口腔里,而在一些商业秀场上,不少模特都比正在哺喂母乳的妈妈裸露更多。在一些特别的日子,比如国际哺乳周,每年都有很多妈妈以“哺乳快闪”的方式在公共场合集体哺乳。这不是前卫,也不是作秀,而是想告诉大家,请将哺乳视为一件平常自然的事情,请尊重每一位母亲哺乳的权利。从另一层面,我们更加认为母乳哺育更多地让人看见是一件有益的事。母乳哺育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如果我们人类不更多的看见母乳哺育这件事,那么这一哺育方式的继续也会变得不那么容易。我们会越来越熟知奶瓶用来喂孩子而不是乳房,我们会认为奶粉才是喂养常态而不是母乳哺育,奶粉声势浩荡的营销已经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层“威胁”:现在当我们在制作baby in car的提示粘纸的时候,除了婴儿形象,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用奶瓶表示,而不是哺喂的母子形象;当我们说起怀孕生子,更多的人想到的是购买奶粉;当我们提及哺育婴儿的时候,更多的人想到是奶瓶喂养……我们能感受到现在的社会环境对哺乳来说并不友善,而这不友善的环境,对选择母乳及将要母乳的妈咪都会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对母乳哺育方式的存继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人正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断为哺乳环境的改善而努力。越来越多国家已通过法律来保护妈妈的这项权利:加拿大:《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反性别歧视)规定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进行母乳喂养的权利均受法律保护。美国:在美国任何州当众哺乳均不违法,某些州规定母乳喂养不构成公开猥亵罪;其他州则出台法规来保护妇女在公共场合哺乳的权利。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联邦法律中,给孩子喂母乳是一项最常见的权力而非特权,也就是说宝宝的妈妈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给宝宝喂母乳。我国台湾省也在2010年11月9日,在许多哺乳妈妈的发声争取之下,三读通过“公共场所母乳哺育条例”草案,任何人不得禁止、驱离或妨碍妇女在公共场所哺乳,若有人违反,可处6000元(新台币,下同)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此外,“公共场所母乳哺育条例”也明定,政府机构、公营事业、铁路车站、航空站、捷运站及百货公司、零售量贩店达一定面积者,都须设置哺乳室,让喂母乳的妈妈在有需要房间哺乳或者更换孩子尿布的时候,不再发生找不到地方。“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颁布了保护和促进母乳喂养的文件:“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伊始就享有的权利,对于促进儿童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继续营造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切实促进儿童健康……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所以,亲爱的母乳妈妈,你当然可以在公共场所喂奶,只要那是一个合适吃饭的地方。我们也相信,如果我们不鼓励妈妈在公共场合喂奶,而总是认为喂母乳应该藏起来,慢慢的我们的社会甚至会忘记我们的母亲和孩子需要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哺喂。当然,为了阻止那些不礼貌的目光,你完全可以使用一条好看的喂奶巾遮挡他们的目光。以下,我们也整理了一些外出哺乳时阻挡那些非友善目光的小经验:1.哺乳巾:外出时准备一条哺乳巾,或围巾、披巾,在家先练习好迅速使用的方法以避免外出时的慌乱。2.哺乳内衣:前扣式的哺乳内衣方便解扣露出乳房。还有些哺乳内衣揭开上面一层,下面一层包裹住乳房,仅露出乳头和乳晕,用起来非常私密。3.哺乳衣:宽松的两截式的哺乳衣非常方便哺乳。当然,夏季你也可以穿低胸好下拉的衣服,天冷的时候穿开衫,然后搭配一条围巾,这样喂奶的时候比较私密。有些妈妈穿很宽松的前面布料很多的开衫,宝宝吃奶时拉开一边衣服即可遮住哺乳部位。4.背带:有些背带设计一块布料,可以让宝宝坐在背带里吃奶时遮住妈妈前胸。5.注意宝宝信号:关注宝宝想要乳房的暗示,不要等宝宝大哭大闹才回应,这样你们就不得不成为众人关注焦点了。6.含乳熟能生巧:宝宝含住乳房那瞬间可能会短暂露点,可以先抱着宝宝将身体背对他人,或者请老公挡一下。最后,亲爱的母乳妈妈,对你来说,你需要的是更多的信心,即使某一天外出你忘了带哺乳巾,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坦然地给宝宝哺乳,因为这是你和孩子的权利。
-
宝宝不好好吃奶,是厌奶了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38
有时候,妈妈觉得孩子“厌奶”的原因常常并不客观,而是从主观判断而来,有时候如果只是孩子吃奶频次比过去少了,但是孩子的精神和24小时尿量已经一定阶段的体重发育都没有问题,这样的情况我们并不会认为孩子讨厌吃奶,而是他们真的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频繁吃奶了,或者也有人把这类现象称为“生理性厌奶”,顾名思义,它是生理性的,并非不正常。孩子吃奶比以前频次减少的原因大致有:1、 神经反射消失。三个月左右很多孩子生而具有的神经反射都开始逐渐消失,比如提示喂养的觅乳反射,孩子很少会因为脸颊的刺激而因反射寻乳,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用神经反射保证生存需要,他们已经有能力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主动要求吃奶。2、 感官功能越来越成熟。孩子们的大脑在飞速发展,而五官四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对周遭的环境产生好奇并喜欢探索,自然容易显得对“吃”分心。3、 吸吮效率提升及消化功能不断成熟。随着孩子的成长,吃奶越来越不那么费劲了,他们会以更高的效率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乳汁,他们吃奶的消耗减少了,但不断发育的消化系统对营养的吸收却提升了。这让孩子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频繁吃奶,也一样能够保证正常良好生长。这个阶段,我们建议妈妈更多观察孩子不断丰富的需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他们不断感到新奇的世界,而不要仅仅把关注点落在孩子吃了多少上,因为过于紧张频繁尝试喂养,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对喂奶的厌烦,而造成真正的厌奶,那么即便孩子有饥饿感也可能因为喂养体验差而拒绝吃奶,反而造成了真正的厌奶,那么处理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孩子的生长状态出现了问题,精神也变得不好了,请尽快联系您的哺乳指导,而有一些喂养状态突然的改变,孩子精神萎靡也可能在提示他生病了。
-
母乳的宝宝需要拍嗝吗?母乳宝宝可以怎么拍嗝?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75
在非西方的母乳喂养文化中,你很少看到人们给婴儿拍嗝排气,认为吃奶后需要拍嗝,让“肚子里的气出来”的观念起源于配方奶喂养方式的盛行。奶瓶出奶速度快,婴儿在急促的吞咽间隙被迫吞入了空气。但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在吃母乳时可以控制奶水流出的速度,可以放慢吸吮的节奏,可以更好地协调呼吸与吞咽。此外,母乳喂养的婴儿以更直立的姿势吃奶,而且吃奶次数多,每次的量不大,这些特点都会减少吸入空气的可能。但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偶尔也是需要拍嗝的,特别是吃奶快的婴儿或者妈妈泌乳反射强烈的婴儿。要减少宝宝吃母乳时吸入空气,你可以让宝宝竖直着吃奶(45°以上的角度),也可以托住乳房的重量,把宝宝抱紧在怀里,不让他晃离你的身体,这些能帮助宝宝舒适地衔紧乳房。在喂奶过程中或喂奶之后,观察宝宝有无需要拍嗝的信号:他可能会不愿换一侧乳房继续吃奶,或者在你放下他的时候,他四肢扭动,非常不情愿;他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有些宝宝在换边时拍嗝会让他们感到舒服,排出肚子里的气,就有更多的空间继续吃奶了。这样做可以防止因为奶水压住气泡而引发的大口吐奶。如果宝宝满足了,就不需要拍嗝了——甚至他根本就不需要拍嗝。所以,不要因为有哪次喂奶后没有给宝宝拍出嗝来而觉得不安。小餐点之后往往是不需要拍嗝的;母乳大餐之后,通常会需要花些心思给宝宝排除嗝来。随着宝宝的成长,以及吃母乳的技巧日益娴熟,拍嗝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拍嗝姿势:1,手上拍嗝:让宝宝坐在腿上,手掌根抵住他的肚子,让他的下巴靠在你的手掌上方,让宝宝身体前倾,大部分重量落在你的手掌根上,对他的肚子造成反压力,用另一只手拍宝宝背部,将肚子里的气泡拍出。2,肩上拍嗝:向上举起宝宝,让他趴到你的肩头,让你的肩头能作用于他的肚子,用手摩擦或拍打宝宝的背部。大拇指勾住宝宝的腋窝,稳住他的位置,如果宝宝趴在你的右肩头,就用右手稳住他。3,腿上拍嗝:让宝宝趴在一侧大腿上(你可以两腿交叠或者两腿分开),让腿部抵住宝宝的肚子。用一只手扶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拍打或摩擦他的背部。4,单只手臂拍嗝:这个姿势特别适用于在你忙碌的时需要给宝宝拍嗝。让宝宝趴在你的前臂上,手腕抵住他的肚子,你可以简单地在屋内踱步,空出一只手做别的。这个姿势的一个缺点就是会造成宝宝吐奶吐到地上或是你的手臂上5,夜间拍嗝:一般夜间喂奶是不需要拍嗝的,因为这个时候宝宝吃的比较从容,不会吸入太多的空气。如果因为肚子里有气,引起宝宝不适,你都不用起身,只要侧卧着,让宝宝趴在你的髋部(臀部),给他拍嗝。6,背巾拍嗝:如果拍嗝拍不出来,用背巾竖着将宝宝兜在胸前,直到肚子里的气出来。(以上资料来自《西尔斯母乳喂养全书》)
-
宝宝湿疹,母乳妈妈需要忌口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09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即过敏),它的发生除接触致敏物质,例如:奶、鱼、虾、肉、蛋等中蛋白质外,还与宝宝的皮肤娇嫩、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丰富、内皮含水及氯体物较多有关。宝宝一旦出现湿疹症状,妈妈便会感到措手无策,眼看宝宝脸颊红得一片一片更是心痛。那么宝宝湿疹了,母乳妈妈需要忌口吗:1、 如果你的宝宝还在纯母乳喂养,妈妈注意做一下饮食记录,一些可疑食物停食后观察宝宝湿疹是否会减轻,如果有改善可以尝试忌口,但不要盲目停止所有可疑食物,以免给妈妈带来不必要的辛苦,妈妈营养摄入过分单一,也会影响妈妈身体健康。虽然妈妈就算妈妈饮食不够完美,也不会影响母乳质量,但妈妈拥有更加健康的饮食,也会更有精力照顾好家庭和孩子,更快乐的哺育。2、 如果妈妈不论怎样忌口,孩子的湿疹情况仍旧没有明显改变,妈妈可以恢复正常饮食。3、 如果您正在混合喂养,请留意孩子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湿疹并不作为停止母乳喂养的理由,因为对于过敏的宝宝来说,母乳可能是他们最适合的饮食。4、 不论是否需要忌口,妈妈的饮食注意均衡健康,对自己的身体也会益处多多。
-
什么是乳汁淤积,乳汁淤积可以怎么办?如何避免乳汁淤积?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79
乳汁淤积又叫乳腺阻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乳腺里的乳汁没有有效的移出而造成阻塞。是局部也可能是整个乳腺里的奶水。乳汁淤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堵奶,是哺乳期妈妈容易遇到的问题正常的乳房触诊时均匀柔软,但有乳汁淤积的乳房则会触及与周围柔软度不同的硬块,这些硬块通常没有规则边界,也不会滑动。有的堵奶状况也会伴随患处比较严重的肿胀疼痛。大部分母乳妈妈在哺乳期中都遭遇过堵奶,但不等于不去管它也没有问题,因为堵奶若不获得恰当的护理也很可能造成乳腺炎,感染性乳腺,化脓性乳腺炎等严重的情况。造成乳汁淤积的原因有很多:1,宝宝含乳不当,导致乳汁排出不畅;2,乳头皲裂、水肿导致乳汁排出不畅;3,妈妈佩戴不合适的钢圈内衣,持续压迫导致;4,突然改变哺乳习惯。例如:刚刚恢复上班,宝宝突然睡整夜等;5,妈妈最近的心情不佳,压力过大,身体不适等对此都有影响。遇到堵奶,妈妈暂时找不到哺乳指导时可以做哪些处理呢:1,保持孩子的吸吮,可让孩子的下巴朝着堵塞方向吸吮2,若孩子不在身边可以先用吸奶器或者手挤保持乳汁移出(以自己舒适为宜,千万不要盲目过度使用吸奶器或者错误挤奶揉按乳房)3,肿胀处可以冷敷,也可以敷上擀软的能够贴合乳房的卷心菜4,避免压迫挤按肿胀结块处5,注意休息,心情放松6,可在喂奶前泡澡冲澡,或可视情况温敷乳房,让喂奶时乳汁移出更加顺利很多不严重的堵奶能靠孩子的有效吸吮解决,但如果对情况没有把握,或情况没有获得任何改善,请尽早联系您的哺乳指导获取更多帮助。如果经常发生堵奶,您可以自查一下是否有以下情况:1,身体疲劳或者作息不规律2,堵塞处容易被挤压,或曾遭遇过挤压或者撞击3,饮食相对油腻4,精神压力大容易焦虑5,乳汁量大于孩子需求,却无法及时有效移出乳汁6,孩子含乳吸吮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有效移出乳汁7,……情绪不良或身体不适等原因都可能抑制催产素的分泌,让乳汁移出通而不畅,引发堵奶。在个案处理中,有不少堵奶情况是因为乳汁分泌超过孩子的需求引起,此时除了应对堵奶做相应处理,更需要注意逐渐减少对乳汁分泌的刺激,降低泌乳量;有些堵奶则由于孩子吸吮存在一定问题造成,那么需要评估孩子含乳吸吮情况及母子配合,共同调整。堵奶原因有时并不单一,妈妈和孩子情况不同,需要针对个性问题给予评估和处理,避免乳汁淤积的发生。
-
什么是小白点,小白点可以怎么办?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094
我们通常把乳汁里那些小颗粒称作小白点,这些小颗粒如果堵住了乳腺管的开口,就在乳头表面形成了一个堵塞点,小小圆圆白白的,称它作小白点再形象不过。这些小颗粒就像钙化的乳汁,形成原理也类似,有些资料那么解释:过多挤奶或者其他情况造成乳腺管壁细胞脱落,再与乳汁里的脂肪等大分子颗粒物质结合,就会形成白色的小颗粒,堵在乳腺管甚至乳头部位。乳头一堵,乳房也比较容易有淤积硬块。而因为小白点堵塞在乳腺管开口,孩子吸吮时候也容易造成紧绷的疼痛感,很多妈妈会感受到孩子开始吸吮时乳头有明显的刺痛。小白点很像我们皮肤上的粉刺,有的妈妈会使用针去挑那些乳头上的小白点,我们并不建议这样。但针容易造成额外的伤口,也可能因为针上带有的细菌造成伤口感染。如果处理不当,针挑造成额外的创面,这个创面反而容易反复堵塞。通常情况下,你的宝宝来吸吮可能是最安全也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孩子的含乳姿势需要注意,因为不适当的含乳也可能造成小白点。你可以尝试变化各种方位,让宝宝的下巴抵住奶结的地方吸吮。可以的话,我们更建议您约见您的哺乳指导,获得更有效的帮助。其次,要避免过度刺激乳房,致使乳汁过多,造成乳房压力引起堵塞。此外,过多的脂肪摄入和钙质摄入也可能造成小白点的发生,妈妈可以调整自己饮食结构。有资料称软磷脂有助于减少小白点,但并没有权威资料肯定这一关联,妈妈可以咨询哺乳指导或者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