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期乳房湿疹竟然也会影响到喂奶?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5-28 阅读数:940
“作为一个被乳晕湿疹困扰很久的女性来说,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很多回忆。当时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和皮炎位置特殊带来的尴尬之外,还有孕期咨询医生被告知可能无法哺乳的痛苦,这些经历都让我对其他被乳晕湿疹困扰的妈妈感同身受。还好乳晕湿疹它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可怕,并非不能控制和治疗,也不影响我们给孩子提供母乳,只是当下会让我们暂时辛苦一些。希望这篇文章给有同样困扰的妈妈一些参考。” 症状表现 当妈妈们感觉到乳头乳晕皮肤瘙痒、疼痛或灼热,或看见皮肤发红、脱屑,甚至有渗出液时,这样的状况很有可能是乳房湿疹。 诱发原因 湿疹本来就是一种易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炎,作为一种皮肤的过敏性炎症,它的病因目前并无定论,男女都可能发生,容易反复。除了环境刺激、精神紧张等,身体疲劳也可能促发或加重湿疹。湿疹位于乳房时,它多发在乳头及乳晕处,更多见双侧发生。 对照顾新生宝宝的哺乳期母亲而言,因为生活状态的改变,紧张和劳累都相对容易出现,加之宝宝吸吮会含住和牵动乳头乳晕,这些对敏感或有湿疹经历的妈妈来说可能会促发或加重乳房湿疹。 治疗方法 针对乳房湿疹的可能诱因,哺乳期妈妈们可以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调整: ① 减少患处的刺激 避免皮肤过于潮湿但要做好皮肤保湿; 避免过度清洗、过热、摩擦等; 减少衣物的摩擦和挤压,可以的话让乳头处于没有摩擦和挤压的空间内。 舒适的室温; 可以更多地使用乳房以外的其他安抚方式,减少婴儿吃奶以后在患侧的安抚性含乳的时间; ②及时就医用药 如果乳晕湿疹已经让自己很不舒服,保湿仍旧无法缓解时,及时去看皮肤科医生吧,遵医嘱使用对症药膏及口服抗组胺药物。医生们常用于皮肤炎症的氢化可的松、氟轻松等激素药膏在哺乳期通常是安全的,如果获得医生处方使用这些药膏,可以在哺乳后使用,哺乳前适当温水清洁即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是较常使用的口服抗组胺药物,哺乳期使用也是安全的。 ③ 尽可能避开确定的过敏源 不论是食物还是其他相关诱发物,若怀疑食物,建议做饮食记录,不要盲目停止进食所有可疑食物。 ④ 了解孩子含乳的状况 好的含乳有助于提升哺乳效能,也能减少额外的伤害,避免造成其他合并状况。 ⑤ 调节情绪 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加重症状。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看一会儿自己喜欢看的节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⑥注意休息 尽可能在哺育间隙安排休息,即便是简单的放松也会对恢复有帮助。 ⑦与自己的泌乳顾问充分沟通 获取足够全面的讯息后,与泌乳顾问一起探讨更利于症状恢复和母乳喂养的方案吧。 简而言之,乳房湿疹在哺乳期妈妈身上发作并非罕见,可以通过药物和对症照护进行一定控制,只是无法绝对避免反复发作,可能需要长期的护理 最后再聊聊我自己关于湿疹的感受: 除了我的乳晕湿疹外,我不再全身性大面积爆发湿疹已经快6年了,我的孩子也6岁多了。我个人的感受是除了配合治疗(口服药、涂药膏、隔离患处减少摩擦、保持透气等)之外,情绪的影响也很大,就像前文提及的生活压力本也是个促发因素,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调节压力、释放情绪的活动,对减轻湿疹症状,减少复发应该有些帮助。 总之,无论是面对湿疹,还是哺育也好,都让我们开心起来吧!
-
没有吞咽声就是没有奶?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5-20 阅读数:993
吞咽声不能作为奶量是否充足,是否吃到奶的唯一标准 1.出生第一周很少有吞咽声 新生儿每顿对乳汁的需求量不多,摄入量自然较少,这时乳汁浓度又相对比较黏稠,妈妈的喷乳反射也不会像后期那么冲,宝宝的口腔容量还没那么大等等诸多原因叠加,所以第一周婴儿不太会有大口的吞咽声,是否吃到奶、吃够奶,宝宝的大小便量和体重是硬性标准. 2.吃奶瓶时一直有吞咽声,那是宝宝不得不咽! 吃奶瓶相比较之下是被动式吃奶,原理是宝宝吸吮奶嘴时,奶瓶里的奶液就会充满口腔,随着宝宝的大口吞咽又会形成口腔负压,促使新的奶流进入口腔,宝宝不得不一直大口/快速/持续的吞咽来应付源源不断的奶液.而母乳亲喂大多数时候是在喷乳反射或者乳汁充盈时需要大口来吞咽,其它时间都是宝宝在自助式吸吮,主动想吃多少吃多少,控制自如,不会像瓶喂时不得不被迫一直吞咽. 3.吞咽声是不可能一直 / 每次都有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不是所有的吞咽都和进食有关,并且也不是每次吞咽都会有声音.重点是对于婴儿,它的吸吮动作也并不是只为了吃奶. 婴儿的吸吮分为两种: 营养性吸吮 :生理需求,也就是喝奶填饱肚子,表现是比较有节奏的吸吮-吞咽-呼吸,吞咽声可能会比较明显 非营养性吸吮:心理需求,靠口腔吸吮动作起到安抚作用,典型表现是快速小口嘬或只是含着乳头的状态,不会有吞咽声 4.吞咽声受很多因素影响 比如环境、乳房当下充盈程度、宝宝口腔生理结构、不同天生气质、性别等等的影响,例如当乳房充盈以及喷乳反射到来时,吞咽声可能确实会比较明显,但是当宝宝含乳吸吮低效,或者宝宝已经吃饱了在自我安抚的情况下,吞咽声就会比较弱甚至根本听不见. 所以,奶量是否充足、是否吃到奶,单纯听吞咽声去评估是不恰当的,需要综合更多情况和哺乳史去评估.母乳妈妈可能还无法准确的判断,及时找到身边的哺乳指导来评估指导,会让你少走些弯路.
-
保护个案隐私与IBCLC专业行为准则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5-16 阅读数:991
保护个案隐私,尊重个案的基本权益和遵守IBCLC之基本执业规范,是每一位IBCLC都应重视并遵守的。 为什么保护个案隐私很重要? 1. 了解更多与哺乳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帮助泌乳顾问更有效地和母亲一起发现导致当下状况的原因,这将从根本上找到有效应对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与个案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个案能更安心、如实、全面地反馈她的相关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个案隐私能帮助泌乳顾问在咨询过程中得益。 2.国际泌乳顾问认证委员会IBLCE于2010年12月更新的《国际认证泌乳顾问执业的临床能力》中第5点提到,“IBCLC 有责任维护客户隐私,并将尊重母亲和家庭的隐私、尊严、机密,除非是按照法律报告对母亲和儿童产生危害的事件”,这一点对于IBCLC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执业道德和规范。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的人格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时,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播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权应承担侵权责任。 如何履行保护个案隐私? 1.泌乳顾问只与个案讨论与主诉相关的信息,尽量减少对与此无关的信息或隐私的探究。 2.对于个案信息进行保密,不进行任何与商业相关的传播,比如:售卖或交换个案信息。 3.个案在咨询过程中提供的相关个人或家庭信息、音频、图像、视频等时。 a.未得到个案书面同意或授权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传播,包括通过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发布个案哺乳或乳房等图片/视频、涉及上述内容的网络对话信息,或者直接公开表示曾为某位知名人士做过咨询,哪怕并未透露相关细节等。 b.若与专业人士以学习或研究为目的进行讨论时,避免传播可能泄露个案身份的信息,比如个案姓名/昵称,或者类似“群里的三胞胎妈妈”、“A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等。如若的确有必要,必须获得个案的事先书面同意或授权。 c.在著作、讲座或其他公共媒体发布时,泌乳顾问不应透露个案身份信息,除非获得到了个案的书面同意或法律授权,或者对个案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合理的修饰,避免造成大众对于个案身份有所猜测。 d.上述信息作为任何讨论、研究、教学或出版等用途使用时,务必得到个案书面同意或授权。 4. 根据IBLCE指导性文件《IBCLC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专业性》,“在电子交流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隐私的、安全的和受保护的。在线隐私设置不是绝对的,即使被删除,它仍然留在服务器上,可能在互联网上的其它地方永久传播。”“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s)有义务一直为他的客户和他们的家庭保密。要注意的是,在线分享信息相比口头分享信息,更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因为它的传播速度和潜在的观众规模更大。重要的是要记住,虽然有些匿名信息,可能不直接违反病人的保密权,但人们仍然可以辨认出,所以这种行为可能是不合适的。 5. 保密对象同样包括个案的家人。 6. 如果涉及孩子的肖像权,务必确保得到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或授权。 7. 如果是通过邮件、社交媒体等互联网渠道获得授权时,请务必确保个案授权之信息是其个人的肖像或内容,且不损害其他人的权益。 特殊状况下的处理建议 特殊情况下,保密责任可能会被打破,比如当个案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时。 1. 家暴是一种故意伤害行为,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子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多重法律规范保护,严重的家暴行为将会构成刑事责任。我国禁止任何形式的家暴行为。泌乳顾问应当尊重受害人的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若受害人可能会采取某种极端方式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在此等特殊状况下,泌乳顾问可以致电律师或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或投诉、反映到相关政府或社会机构,如警方、妇联、工会或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等。 2. 依《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s)执业的临床能力》第4点要求,在经得母亲的同意下,国际认证泌乳顾问有责任诚实且充分地向母亲及(或)婴孩的主要治疗医师提供相关资讯与书面评估。 3. 依据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之要求配合司法调查的进行。 对于违反保密责任行为的投诉 如果您发现国际认证泌乳顾问对个案隐私有所侵犯,根据IBLCE《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 之专业行为准则纪律程序》,您可填写此表格向IBLCE道德与纪律委员会进行检举:国际泌乳顾问认证委员会(IBLCE) 专业行为准则投诉表格。 邮寄检举信: 以书面形式并标示为「个人机密文件」,将其邮寄到IBLCE国际办公室的行政办事处 地址:6402 Arlington Boulevard, Suite 350, Falls Church, Virginia, 22042,USA。 注明收件人:Attention: Ethics and Discipline Committee。 请注意: 检举时需要留下您的签名和有效的联络方式,便于后续的联络与沟通,如果您所检举的行为被确认为违反了 IBLCE 专业行为准则,将收到通知,告知您的投诉已展开调查。 对于不署名的投诉或第三者来源的讯息,只有检举事件是诸如令人震惊的虐待或明显的身体损害等行为时,IBLCE才会自行直接提出投诉、调查与处理 ,其他匿名的检举,IBLCE将不受理。 对于泌乳顾问来说,我们希望个案能够坦率地说出她的境况,真实且完整地反馈她在哺乳与照护婴儿过程中的信息,这有利于我们给予有效建议。同样,个案愿意信任我们,抛开顾虑、没有隐瞒,也需要基于我们谨守保密责任、维护个案权益的职业道德基础之上。
-
【IBCLC专栏】你家孩子这么大了早就该断夜奶了!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5-08 阅读数:1212
是不是经常会听到孩子N月大就要断夜奶的提醒: 孩子都三个月了,可以断夜奶啦~ 六个月怎么还不断夜奶? 九个月再不断的话,以后断不掉了哦…… 被提醒得久了,妈咪们就会有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该断夜奶?” 但是好像很少人问:“断夜奶到底是指什么?” 在个案咨询中,很多妈妈眼中的断夜奶一般是指孩子在晚间不要求大人安抚自行完成睡眠周期的衔接的状态。大部分妈妈都希望孩子不吃奶以后,也可以不用其他安抚,即:断夜奶=睡整夜,因此“断夜奶”要断的包括“食物”和“安抚”。 由此,“X月大了就要断夜奶”应该是指到某个月龄时孩子对“食物”和“安抚”不该再有需求,这个X到底是几? X= 1-3个月? 在头一个月,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夜间哺乳来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以便体重正常增长,夜间哺乳所获得的营养大约占每日营养需求的20%[1]。所以,至少在这个阶段,要求“断夜奶”并不合适,此时哺喂次数的减少除了造成体重增加不够理想以外,宝宝可能有黄疸水平更高的风险。因此,这个X不应该是1-3个月之间。 X= 4-6个月? 随着孩子的成长,在5-6周到6个月这个阶段,从对光线变化的感知到环境刺激的适应,孩子在慢慢发展他的24小时生物周期,我们认为并不需要对于小于6个月宝宝的“睡眠问题”给予行为矫正。因此,断夜奶的时间也不是4-6个月之间。事实上,大于6个月的孩子才开始有能力“睡整夜”,当然,仍有很多孩子会在夜间醒来。 X = 6-12个月? 随着24小时生物周期的形成,白天按需哺乳的孩子在晚间对食物的需要在不断减少,很多母亲发现,孩子吃夜奶好像并不会吃很多母乳,只是需要一会儿或更长时间的吸吮。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孩子成长,对于他们来说,夜奶的安抚意义慢慢大于获得食物。 或者这样说,比起夜间对食物的需要,孩子们对安抚需要的减少速度没有那么快。并且,反而会出现减少之后的增加:3个月左右的宝宝夜晚需要他人安抚的比例在82.6%,6个月时下降到38.1%,但在12个月时又上升到50%。这可能和孩子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关,遇到的压力让他们需要更多的安抚…… 那么到底几个月离乳合适? 我想,月龄可以作为孩子生理上接受不吃夜奶的参考,月龄也能作为孩子生物周期发展程度的参考,却不能代表孩子在此阶段一定不需要被安抚。简单根据孩子月龄来判定某个月就要“断夜奶”并不恰当。所以单纯以X月大了作为判断是否断夜奶,不但有些武断,也容易给妈妈们带来额外压力,特别是当他们的宝宝正处于一个成长飞跃阶段而安抚需要增加时,快速找到一个可以取代夜奶的有效安抚方式并不容易,很可能反而加大了妈妈的劳动量 值得肯定的是,如果我们能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体验到其他安抚方式和夜奶安抚一样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优势时,夜奶一定可以慢慢消失;同时,引导孩子充分探索周围环境,让孩子对自己的经历感到踏实和愉悦,也会促进孩子自我安抚能力的提升,夜醒次数也会减少,孩子需要成人额外安抚的比例也不断下降。 有带过更大一些孩子的妈妈也会发现,虽然随着成长孩子的夜醒在减少,睡眠周期的衔接变得更加连贯,但在生活出现一些变化时,稍大的孩子仍会在夜间醒来,其实成年人也是如此。就像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睡眠也会随之变化,但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健康平稳,一定是良好睡眠的基础。 关于何时断夜奶的小结论和小建议: 看孩子,不要仅仅看时间。 看自己的孩子,别人家孩子可以参考,但不是模板。 当孩子表示要夜间吃奶时,我们可以先考虑怎样喂夜奶更舒服,而不要仅仅考虑我可以怎么不喂夜奶。 夜奶并不是安抚的唯一方法,但的确是一个高效的安抚手段,同时还是让孩子获得食物的方式。 无论孩子多大,他们都在成长,帮助他们探索世界、熟悉周围,尝试和体验各种亲子安抚方式,本身就是在帮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自我安抚能力。 当有人建议你说“X月必须要断夜奶”的时候,你也可以问:“为什么到这个月龄要断夜奶?”听听他给你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吧。 更多婴幼儿知识可以登录懿英教育网站www.yiyn.com.cn查看了解。
-
这些口号真的能促进母乳哺育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5-05 阅读数:954
我们常听到很多推动母乳哺育的宣传口号,比如:母乳哺育是最好的 ;母乳哺育,妈妈最好的爱等等,可是这些真的能达到提高母乳哺育率的效果吗? 以最常提及的一句话说说吧:母乳哺育是最好的。 母乳哺育真的是最好的吗? 母乳哺育是最好的,母乳哺育是金牌哺育方式,就连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用这句话做宣传。 这句话被无数权威循证所验证,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是的,事实就是最好的,母乳哺育从母婴身心健康、经济、环保……多方面都是最好的母乳哺育方式。 把这句真理讲给孕产妇及家人,她们get到了什么?听到这句话他们的潜意识做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的解读: “母乳哺育是金牌,那奶粉是银牌喽,银牌也足够好了呀。我也可以选足够好的那个。 母乳哺育那么完美、出众。可是,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那一定很难。我不喜欢有难度的东西,我选另一个。 母乳哺育是金牌,一个乒乓球赛金牌只有中国队一个队能拿团体冠军。能拿到喂养金牌的应该也是少数吧?” 这肯定是个别人的奔逸思维。 事实上英国一项1130位0-2岁宝宝妈妈参与的调查显示,只有8.2%的妈妈认为“母乳最好”的口号能有效提高母乳哺育率1。而更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用最好的炒锅、最理想的化妆品、最完美的上司、最佳的休假安排……他们选择最好的意愿并没有宣传者想的那么强烈。 当这句话刻入母乳哺育困难的妈妈意识中,它会增加妈妈的挫败感、愧疚感,降低了之后继续母乳哺育的动力;还会让非母乳哺育的妈妈反感,有意或无意地秉持“非粉即黑”的二元对立观念,影响了其他母乳哺育妈妈或支持者。 是否应该这样强调:母乳哺育是正常的喂养方式 如果有人去看月子,你正拿勺子给孩子喂奶呢,客人进来会说:“喂奶呢呀?吃的真好”。会这样问吗?不会,事实上大部分人会问:“怎么拿这个给孩子喂奶呢?”因为在常人眼里这并不是常态。 如果是妈妈在喂奶呢?客人还会这样问吗?不会,因为母乳哺育是个正常的状态,是哺乳动物的标准喂养方式。理论上讲母乳哺育是最好的,但它更适合被说成是个正常的喂养方式。它和配方奶也并非金牌银牌的关系,而是正常方式和替代方案。 所以,与其宣扬最好,不如通过产前教育、后期的妈妈群、哺乳妈妈聚会等方式让妈妈感受到母乳哺育是正常的、自发的、本能的行为。 当然,母乳哺育也不是母爱最好的表达,它只是方式之一,是否喂奶、喂多久都不能作为丈量母爱的标尺。 除此之外,在推广母乳哺育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常用语或者思维并没有起到促进、保护、支持母乳哺育的作用,比如: 过度强调母乳哺育是最健康的,甚至是一种药,却不知产后哺乳宝宝患病会让妈妈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 突出强调纯母乳哺育的重要性,却忽略妈妈为混合喂养已经付出的诸多努力; 宣传母乳哺育是最简单、方便的喂养方式,却未能预设妈妈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导致妈妈产后被挑战…… 或许我们可以拆掉思维的墙,哪怕是被权威机构加持过的墙。重新审视那些司空见惯的语言表达方式或思维,将一些话的受众预设为更广泛的人群;跳出母乳哺育本身,从母婴亲善的角度下沉;既抓住眼前的痛点,又布局更长远的未来。 以上就是母乳的相关内容,更多资讯可以登录懿英教育网站www.yiyn.com.cn查看了解。
-
鼓励母乳妈妈时,你会不会说你要相信自己和宝宝?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4-29 阅读数:911
“你要相信自己和宝宝,你一定能喂好宝宝的!”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我们常常会将类似这样的鼓励给到新手妈妈。 当然最开始哺乳时, 新手妈妈确实需要很多的肯定、支持和陪伴, 但……我想说: 可别「只」说这些话。 每一位关心新手妈妈的人,不论是家人、医护工作者,还是泌乳顾问,试试看咱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让你鼓励的话语转化为对母乳妈妈更有价值且更高效的帮助。 关于“相信你自己和宝宝” 1、让她相信自己?相信什么? 相信人身为哺乳动物一定会有奶喂自己的宝宝? 不少新手妈妈觉得这样的回应……太牵强! 相信自己一定能喂好奶? 有些新手妈妈连抱宝宝都不熟练甚至不太敢抱,更别说喂奶了。那让她相信什么呢? 让她相信的是: 她具备喂好奶的能力,她目前做的一些事情是对的、是利于她和宝宝的 如果你对她目前做的有利于哺乳的「行为」加以肯定,比如肯定她:每次喂奶时都会先引导宝宝张大口、喂奶时和宝宝胸腹相贴等,而不是虚无缥缈不具象的夸一句“你做的很好”。 这种对具体行为的肯定,会让她对自己搞定喂奶这件事的能力更有信心,这样母乳哺育自我效能(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才会更高。并且接下来如果您能告诉她具体该如何操作,这样她才能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做的更好,奶才会越来越多。做到了、做好了,她才会真的越来越坚信那句“自己能行”,并把这种自信贯穿整个哺乳期。 2、让她相信宝宝?相信什么? 让她相信的是: 她的宝宝在吃奶方面本来就具备的能力、在做的努力。 举个例子:最开始哺乳时,有些小婴儿刚含上乳,嘬两下又吐出来然后重新找奶吃。很多时候是宝宝含的不够好,TA自己决定吐出来重新调整,看看是否能含的更深、吃到更多的奶。其实你看,小婴儿自己就有能力而且也有在努力让自己吃到奶,咱们大人要做的就是给他多去尝试的机会。这时候告诉母乳妈妈,宝宝也在和你一起努力,并且TA做的真的很好,只有像他这样含的更好才能吃到更多奶。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有时根据一些情况需要,泌乳顾问也会建议母婴肌肤接触,这样可以更好的建立母婴联接,也能让妈妈亲眼「看到」她家宝宝本来就有能力吃的很好做到自主寻乳,是完全不需要捏着乳房往宝宝嘴里送的。她才不会认为自己的小婴儿脆弱的连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吃」都不会。只有她「看到」,才会真的相信。 所以,鼓励新手妈妈时: 1,精神支持很重要,技术支持少不了。 2,鼓励、肯定和赞美要具体。肯定赞美她的某种行为,更利于她接下来做的更好。 如果你今天的角色是专业泌乳支持人员,对这部分的咨询技能,其实要求会更高。如何避免说太多无用的话,让每一句的建议都体现它的价值?懿英的泌乳支持课程告诉你!每例现场真实个案实践,都会将咨询脉络和沟通方式一一掰开揉碎了重新梳理再演练。 如果您有少量或没有泌乳学习与工作经验懿英为您研发了包含基础泌乳知识和大量案例分析和实践的课程,讲师全是国内一线具备丰富授课经验的IBCLC、外科学博士、儿科医生、药师等,助您快速掌握必备泌乳知识。 更多母婴知识可以登录懿英教育网站www.yiyn.com.cn查看了解。
-
泌乳顾问对「发烧是否可以喂奶」的9个看法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4-19 阅读数:848
关于发烧是否可以喂奶,妈妈们的疑虑通常会集中在:发烧会让乳房里的乳汁变质吗?发烧到X度还能喂奶吗?身体太热还能喂奶吗? 1、发热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症状表现」。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1]。 通常成人腋温在37.2℃以上时定义为发热,俗称发烧。 2、发烧并不一定是坏事,它是机体调动免疫系统加强防御的方法,也是“烧死”部分致病菌或病毒的方法,还是督促我们注意休息全力抗敌的手段。 3、很多种疾病都可能伴随体温升高,此时能不能喂奶的重点不在「发烧」上,而是母乳妈妈患有的「疾病本身」是否可以喂奶。到底什么情况下才不推荐母乳喂养呢? 4、担心体温升高时,乳房里的乳汁会变质?首先变质最主要的元凶是微生物、酶菌的大量繁殖。人是活的,即便是个发烧的人,它也维持着微生物平衡、酶的平衡,导致变质的微生物、酶菌无法大行其道。乳汁的生成是在人体整个循环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的,并在乳腺组织中完成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所以只要母亲身体机能还在运作,不管发烧到多少度,我们都不需要担心它因"变质"而不能吃。 5、发烧时,乳汁的钠含量会有些升高,口味会有变化,可能有部分宝宝会有些敏感不喜欢吃,但不会有健康方面的风险。 6、对于部分疾病引起的发烧,比如说感冒,在乳汁中可能会有一定的病毒片段,但是不会对婴儿产生致病风险,反而会起到疫苗的作用。 7、当母亲发烧时,就代表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此时乳汁里的特异性抗体对于婴儿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8、哺乳期最常见引起发烧的就是乳腺炎了,此时更应当保持母乳喂养,确保乳汁的移出,利于症状的减轻和恢复。 9、当发烧让母乳妈妈很辛苦时,及时查明病因和遵医嘱用药,尽可能的休息对病情的恢复很重要。 更多资讯可以登录懿英教育网站www.yiyn.com.cn查看。
-
泌乳顾问能一次性帮我把硬块排掉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4-16 阅读数:1006
母乳妈妈想要预约泌乳顾问上门解决母乳喂养问题时,经常会问到这样一句话:“您能一次性给我排干净乳房里的块儿吗?”遇到这样的问题,泌乳顾问总有些担忧, 即便在之前已经有很多很多“一次解决”的成功个案,也从不向任何一位妈妈做这样的承诺。 一、不了解具体情况就瞎许诺, 是欺骗行为 在没有实际询问、收集哺乳史、没有看到妈妈和宝宝的实际配合状况、没有触诊乳房、没有了解乳房是否存在其他病史的前提下,泌乳顾问们是无法评估乳房里的“块儿”到底是什么状态,它的成因有很多可能,它的发展也不可预期……如果在这么多的不确定之下,还给予妈妈承诺,这是不负责任、甚至存在欺骗行为。 二、每个人的乳房情况各不同 在我做专职泌乳顾问这5年的时间里,接触了大量的临床指导个案,看得越多,经验越丰富,其实会越谨慎。我们发现妈妈们的喂养史和乳房状况是非常不同的。 如果纯母乳亲喂的妈妈与使用吸奶器混喂的妈妈都乳房淤积了, 她们的乳房状态很有可能是非常不一样的,前者的淤积可能更偏向偶发事件,所以一次性解决的可能性就相对较高;而后者由于长期使用吸奶器,如若使用不当,再加之乳汁移出效率的问题,乳腺体受损而导致的硬块就会相对顽固,也就无法保证一次性解决。 三、要先了解"硬块"到底是什么, 才能再谈解决方法 我们得先知道这个”硬块”是什么, 才能确定如何处理, 何时能完全消除. 通常妈妈们描述的”硬块”, 结合我们日常指导, 可能有以下几种状况: 1、哺乳期正常的增厚乳腺组织。很多时候,妈妈对乳房的自检方式,会影响检查结果。另外,不同月龄的哺乳期妈妈,乳房状态也不一样,通常越小月龄的妈妈,腺体增厚会越明显,表皮触诊的感觉可能会没有大月龄妈妈的乳房那般均匀。 2、患乳腺炎时的乳房硬块。乳腺炎时期的硬块,通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此时应考虑如何减轻妈妈的疼痛和乳汁有效的移出,是调整宝宝的吸吮方式? 还是背部按摩让妈妈更放松帮助乳汁移出? 还是按摩乳房来促进乳汁移出? 不仅仅只有手排奶能促进乳汁移出,而且乳腺炎的恢复,除了乳汁的移出外,妈妈的病程、全身症状、治疗方式以及日常喂养状况等等都会影响恢复的时间。由此可见,不同的乳腺炎状况,不同的喂养方式,处理是不同的,泌乳顾问没有办法脱离个案提供绝对的处理建议,并且身体的恢复需要时间,每个妈妈的身体状况也有差异,更无法给予多久能痊愈的承诺。 3、 乳腺囊肿、纤维瘤,甚至仅仅只是普通的乳腺增生。这些都可能被妈妈误认为是乳汁淤积的硬块,泌乳顾问无法也不应该处理这类本该属于医疗范畴的问题。 四、泌乳顾问关注的核心点 大家都知道,乳房里的奶水是不断在产生的,是排不“干净”的,只要有刺激,乳房就会不断地产奶,就好比这会儿乳房排得软绵绵的,但是如果不提升宝宝的吸吮效率和调整喂养方式, 那么过一会儿新一轮乳汁就会产出,如果不能被有效移出的话,依然还是会产生“硬块儿”。 所以,在指导的过程中,除了会缓解妈妈当下的乳房不适,会将重心放在妈妈与宝宝的配合上。“怎么吃奶”远远比“怎么排奶”更重要 泌乳顾问更关注的是妈妈与宝宝的哺乳关系以及家人的配合协作,而不仅仅只是妈妈的乳房。 更多育儿知识可以登录懿英教育网站www.yiyn.com.cn查看。
-
乳腺炎时, 泌乳顾问不建议做的4件事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4-09 阅读数:1223
乳腺炎的症状表现: 临床上出现以下症状会被诊断为乳腺炎:乳房局部的压痛、肿胀、发热,伴随发烧大于 38.5 度、畏寒、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乳腺炎在产后第2-3周最常见, 大多数的研究报告表明74%至95%的病例发生在前12周, 但它也可能发生在母乳喂养的任何阶段。 乳腺炎可能突然出现,通常仅影响一个乳房。 不建议停止乳汁移出 ① 在乳腺炎期间, 「有效的移出乳汁」是治疗乳腺炎最重要的环节。 ②停止母乳喂养不能帮助母亲恢复, 甚至有可能使乳腺炎恶化,增加乳房化脓的风险。 ③只吃药/ 输液, 而不移出乳汁, 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④关于有效移出乳汁: 移出乳汁最好是亲喂, 无法有效亲喂时, 温和有效的手挤或者吸奶器移出乳汁是第二选择。亲喂时, 通常建议妈妈们从患侧开始哺乳, 如果患侧过于疼痛,可以先从非患侧开始哺乳, 等喷乳反射(奶阵)到来时, 改喂患侧。 什么叫「有效」 移出? 也就是说在亲喂后能够感觉乳房不适有所减轻,或乳房较之前更松软;又或者使用手挤/吸奶器, 有奶水出来的同时不会增加乳房的不适感,就算有效移出。 ⑤ 当乳房处于红、肿、热、痛任何一种表现时, 停止任何对乳房无效移出乳汁的操作。 不建议大力按揉 任何可以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能成为炎症因子,包括物理性的原因,而高温和外力作用等都有可能引起组织炎症,即便对健康的乳房,大力揉按也可能造成损伤带来炎症,那么对于已经发生炎症的乳房,就更可能雪上加霜。外力的作用的确有可能帮助乳汁移出,但是也会带来的对周围组织的压力,进一步激发防御反应,让红肿热痛的炎症状况持续或加重,很可能得不偿失。 不建议热敷 当乳房处于红、肿、热、痛任何一种状态时,此时热敷会加快血运循环、可能会加重水肿和加速炎症扩散的副作用,这篇文章详细描述冷敷和热敷的时机和具体操作→乳房冷敷or热敷,泌乳顾问怎么看? 不建议硬扛 ① 身体不适就吃药 有些母亲可能是误会哺乳期不能吃药, 或者想着能不吃就不吃,自己忍一忍扛过去也就没事了。事实上, 硬扛着不吃药,不但不利于恢复,甚至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相对于选择吃药停喂,带药哺乳的益处更大。 ②乳腺炎常用药物 ※ 发烧疼痛→解热镇痛药物 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药物都可以选择,但只需选择一种。蚕豆病患者不要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有凝血功能问题时不建议使用布洛芬。对乳腺炎妈妈来说布洛芬的效果似乎更好一些,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这两种药物都是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在各国普遍使用的非处方药,都可在药局买到,但服药注意事项请严格遵守药物说明书或医生、药师建议。 ※ 确定细菌性感染时, 在医生的判断和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大多常见使用抗生素都可以喂奶,比如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在哺乳期都是安全的。同时,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当医生开出抗生素处方时,需要依照要求用足疗程,才能保证乳腺炎不反复,因此妈妈们不要随意停药。 ③抗生素不可自行使用,随意滥用会造成耐药性,也会破坏身体正常菌落,因此需要医生处方获得。 ④ 找机会就休息 乳腺炎会带来很多不适症状,例如:疲劳、疼痛、发烧,一位疼痛和疲劳的母亲,很难保持持续的亲喂。除了用药和冷敷可以缓解疼痛, 休息和放松对身体的恢复也很重要。 ※ 一些家务值得为身体的恢复停一停,或者交给家人吧 ※ 侧躺喂或者半躺喂都是既能保持亲喂又相对舒服的哺乳姿势, 可以试试看 ※ 无法兼顾持续照顾婴儿时,家人多分担些吧 ※ 寻找让自己感到放松的方式,例如调暗灯光、听舒缓的音乐、泡温水澡等,如果觉得按摩可以帮助放松,可请 家人帮助做身体按摩,在感到放松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乳汁排出。 重要提示: 以上仅为泌乳顾问在执业时根据循证给出的常规处理建议,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当下的状况,遇到乳腺炎缓解不佳时及时求助医护人员和泌乳顾问很重要,尤其是发烧12到24小时后仍旧没有好转时。 以上就是乳腺炎的相关内容,更多资讯可以登录懿英教育网站www.yiyn.com.cn查看
-
怀孕了还可以喂奶吗?泌乳顾问怎么看?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9-04-08 阅读数:942
大宝尚在哺乳中却发现自己怀孕了,继续哺乳会不会造成胎儿营养供应不足,或者引发宫缩造成流产、早产?下面懿英教育小编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除了不建议存在不正常出血或宫缩、早产史、孕期体重一直没有增加的怀孕母亲持续哺乳以外,孕期哺乳对身体健康、营养足够的母亲来说是完全可行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医学报告指出孕期哺乳存在危险。 一、在营养供给方面 健康的母亲有能力在维持乳汁分泌的同时保证胎儿营养。在母亲生产以后,乳汁也会再次变成初乳,以契合新生宝宝的需要。 研究发现,孕期哺乳和不哺乳的妇女在足月生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上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而这两组妇女在年龄、生产次数、内科/孕产期问题和怀孕期营养改变的分布状况都是相似的。 对大宝宝而言,虽然他们仍旧可能会想吃就吃,但他们中的很多已经开始吃普通食物,有的已经吃得非常好了,这时候母乳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或主要的营养来源。同时,随着认知能力和肢体能力的不断发展,亲喂的安抚及玩耍“功能”也会慢慢被其他事物替代,再加上孕期乳汁的味道也会有些许的改变,各方面因素叠加,不少孩子会选择减少吃奶频次,有的孩子也可能在这个阶段不再吃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通常在怀孕的第四至第五个月乳汁会比之前有所减少,若此时大宝宝仍未满一岁,要注意他的体重是否有增加。 二、在引发宫缩方面 我们知道即便不哺乳,孕期也会发生子宫收缩。而相比性生活带来的子宫收缩,哺乳带来的影响会小得多,对健康的孕妇来说,在孕期性生活并非禁忌,哺乳就更不是。研究显示,有93%母亲在孕期哺乳时并没有感受到子宫收缩。 事实上,孕激素也会让子宫对催产素的反应没有那么强,随着妊娠的进展,雌激素逐渐增加,孕激素相对减少,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值到达一定程度才会促发生产。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继续哺乳会增加流产和早产的风险,相关研究发现孕期哺乳和不哺乳的妇女在流产率上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在2009年和2013年的研究结果中母乳哺育组的流产率更低。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怀孕母亲在哺乳时会感到乳头不适,可以通过调整含乳来改善,也可以和大些的孩子商量吃得轻一点,时间短一些。在生产之后,怀孕引起的乳头不适会消失。 三、孕期持续哺乳的好处 一方面哺乳仍旧能为大孩子提供营养和抗体,并让大孩子生活保持稳定,减少家庭照护压力;另一方面,持续哺乳的母亲产后乳汁大量到来的速度会更快,乳腺的工作也更顺畅。 美国家庭医师学会也在2008年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支持孕期的母乳哺育,强调在两岁之前断奶增加了儿童疾病的可能性。 简而言之,对于身体健康、营养足够的母亲来说怀孕后可以喂奶,但是哺乳是否持续下去要看母亲和孩子的意愿,母亲们不妨选择顺其自然。 四、写在最后 在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怀孕和哺乳不能共存,或与这些年来哺乳哺育率的降低,身边更长期的母乳哺育行为不多有关。 事实上,在更久远的人类历史中,母乳哺育到孩子2岁或更大比比皆是,相信在那时候孕期同时哺乳是常见的母子行为,而又因为早期哺乳会影响怀孕,有些地区为了更快的繁衍的子嗣,才产生了哺乳不可怀孕的认知。 怀孕和哺乳较少“共存”,或者更多是一个社会现象,而并非因为这是一个“危险”的行为。 更多资讯可以登录懿英教育网站www.yiyn.com.cn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