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LC
  • 登录/注册
  • 关于我们
  • 认证查询
  • 知识观点
  • 新闻中心
  • 书籍工具
  • 专业课程
  • 首页
  • 孕 Pregnancy
    • 专题讲座整理录
    • 泌乳顾问执业相关
  • 产 Delivery
  • 哺 Breastfeeding
    • 母乳妈妈预备营
    • 母乳辣妈养成营
    • 职场妈妈女神营
    • 科学离乳不慌忙
  • 育 Raising
    • 新手妈妈训练营
    • 添加辅食有章法
    • 育儿烦恼理理清
  • 教 Education
热门课程

资讯热点
  • 如何成为IBCLC?
  • 就缺你了,只需5分钟,快来参加2019母乳哺育调查!
  • 《泌乳顾问考试综合复习》(第四版)首批读者告知书

热门知识
  • 乳房的反向按压讲解视频
  • 用对吸奶器 4要YES 4不要NO
  • 这些食物会回奶?韭菜大麦燕麦薄荷……
  • 泌乳顾问
    单位体检,X光检查后还可以哺乳吗?哪些检查可能影响哺乳?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114

    简单说,X光、CT、超声波、MRI磁共振检查、乳腺钼靶等检查并不影响母乳,只是对人体而言,如非必要,我们也不必接受过多类似检查。但一些需要口服或注射的检查则需要区别对待:1、 上消化道检查需要口服钡餐,钡餐不会被吸收,不影响哺乳。2、 IVU和CT的增强检查需要经由血管注射造影剂,如果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类检查,因为虽然估计进入母乳情况比较些微,但没有更多资料可以确定。如果必须使用且有担心,可以等药物24小时后经由尿液完全排除体外后再喂奶,期间可通过挤奶来保持奶量。3、 MRA磁共振增强扫描,需要经血管注射造影剂,动物实验表明有少量进入乳汁。如果一定要检查并有所担心,可以等24小时后大部分药物经过尿液排出后再哺乳,期间可通过挤奶来保持奶量。4、 检查幽门螺杆菌的碳14呼气实验,需要口服碳14这种放射性同位素,该同位素人体和自然界里也存在,检查口服辐射量大约等同于坐一小时飞机。但毕竟是放射性元素,母乳妈妈如果担心,也可以选择其他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方式。

  • 泌乳顾问
    单位装修,我挤出来的母乳还能吃吗?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149

    简单回答:可以。其实雷同于烫发染发,这些成分进入乳汁的成分很少,如果会通过乳汁对孩子造成危害,那么母亲会首先倒下。另一方面,在污染大环境的前提下,母乳中也会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环境污染残留,但同时母乳也有保护性的物质,帮助孩子抵御一些环境污染造成的伤害。单位装修,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母亲的身体,请保持开窗通风,定时去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回家后更换掉工作时的衣服,洗手后再去抱宝宝,也能减少孩子对环境里有毒污染物的直接接触。

  • 泌乳顾问
    母乳的储存要注意哪些?
    出处:懿英   发布时间:2015-07-11   阅读数:1101

    母乳储存最重要的是温度,其次是时间。新鲜母乳在室温25℃,可以存放4-6小时;19-22℃可以保存10小时;15℃可以保存24小时。新鲜奶水在冷藏(冻)条件下,4℃可以保存5-8天,解冻过的奶水在4℃可以保存24小时,在-19℃可以保存6-12个月。冷冻化冻后的奶水不要再次冷冻。对于早产儿来说,新鲜挤出的母乳如果在4小时内不使用则需要尽快冷藏,新鲜奶冷藏条件下建议保存4天。有一个好记忆的,最安全的母乳储存原则,称为“333”,即室温3小时,冷藏3天,冷冻三个月。这个原则适用于娇嫩的早产宝宝。健康足月的宝宝,这个安全原则可以扩大到“555”。这两个口诀不是说时间不可以超过3或5,而是说在3和5的时候奶水是保证安全的。另外要提的是,如果是新鲜挤出的母乳并且会在24小时内使用,可以使用pp材质的奶瓶,因为根据材料特性,如果使用玻璃奶瓶,会有一些活性成分挂壁。但24小时之后就不会了。母乳储存时,可以在容器上标注储存日期,好清晰了解乳汁是否储藏过久,有变质风险。也再次提醒妈妈不要过度储存冻奶,不但占据储藏空间,也加重妈妈身体负担,最后多余乳汁的去留也成为妈妈纠结的一桩心事。

  • «
  • 1
  • 2
  • 3
  • »

产后康复

懿英教育是专注于孕产哺育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和咨询服务。2013年率先将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概念引入中国,并在此后持续提提供泌乳支持、孕产照护、母婴芳香按摩、托育管理、儿童早期教育等专项技术咨询,为各类母婴健康机构,包括医院产科、新生儿科、乳腺科、妇保所等科室,以及公共卫生保健中心、母婴健康服务中心等输送专业人才。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金吉路778号1幢216室

课程咨询:4008566331

新浪微博:@懿英YIYN

婴幼儿抚触 关注公众号
IAIM 课程咨询

沪ICP备1801775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