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LC
  • 登录/注册
  • 关于我们
  • 认证查询
  • 知识观点
  • 新闻中心
  • 书籍工具
  • 专业课程
  • 首页
  • 孕 Pregnancy
    • 专题讲座整理录
    • 泌乳顾问执业相关
  • 产 Delivery
  • 哺 Breastfeeding
    • 母乳妈妈预备营
    • 母乳辣妈养成营
    • 职场妈妈女神营
    • 科学离乳不慌忙
  • 育 Raising
    • 新手妈妈训练营
    • 添加辅食有章法
    • 育儿烦恼理理清
  • 教 Education
热门商品

资讯热点
  • 如何成为IBCLC?
  • 就缺你了,只需5分钟,快来参加2019母乳哺育调查!
  • 《泌乳顾问考试综合复习》(第四版)首批读者告知书

热门知识
  • 乳房的反向按压讲解视频
  • 用对吸奶器 4要YES 4不要NO
  • 这些食物会回奶?韭菜大麦燕麦薄荷……

在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时,宝宝总是哭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9-10-24 09:25:15 阅读数:2482

       而今天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和大家要聊一聊的,却是在早期干预或者康复训练中,宝宝的哭意味着哪些可能的事情。


  也许,本文看完并不会有一个对照性的答案,但这些却是一个理解宝宝的良好开端,也希望在各种哭闹前,家长可以从容的逐一排查,直到发现宝宝的问题。常见的哭闹有很多,我们今天不全部展开,仅仅限于训练过程中的哭闹。
  1)不在最好的状态
  每个宝宝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成人也是一样,什么时候的状态最好,是需要家长慢慢摸索的。
  刚睡醒的15分钟后?
  刚吃饱的30分钟后?
  逗引宝宝开心10分钟后?
  外出逛一圈之后?
  陪宝宝讲一个故事之后?
  见到了某一个特定亲人之后?
  必须抱着某一个玩具之后?
  趴在妈妈身上10分钟之后?
  .................
  各种情况均有所发生,至于哪一种情况之后,宝宝的状态最好,则需要妈妈们自己探索,在宝宝最好的状态时做干预,效果也是最好。否则,一碰就大哭,你也没辙。
  2)营养不足
  奇怪的是为什么不是宝宝饿了,而是营养不足?宝宝是否饥饿,然后哭闹,这个是太普通的哭闹状态,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而这一条,我们要说的是营养不足,很多宝宝到了辅食阶段后,妈妈很容易忽略奶液的持续摄入,更有很多老人家认为宝宝早产,能开始吃饭了就多吃饭,奶要少喝点没营养,俗不知对于2岁以前的宝宝来说,奶液才是Ta的正餐,保证每天足够的奶量,是保证有一个好的体质的基础,矫正6个月以后的宝宝,每天的奶量,最好保证在500-600ml左右,该补充的营养素也一定要补充,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体质应对较大强度的训练。
  营养不足会造成宝宝骨骼、肌肉等发育不良,没有较好的“身体硬件”支撑,长期之下宝宝训练时只会越来越虚弱,异常的哭闹也会越来越频繁,保证宝宝营养的摄入,是良好训练效果的基础。
  3)认生不熟悉
  试想一个陌生人,你从来没见过,一见面就让你躺在地上开始摆弄你。
  你说不出,还不能抵抗,会是什么感觉?
  当然会忍不住大哭起来,委屈啊。
  宝宝心里苦:这谁啊,救命啊,你干嘛啊
  有很多宝宝的社交适应能力比较弱,对于陌生人的熟悉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很多妈妈会走入一个误区,找一个训练师做了几次训练总是哭,然后立刻就换一个,结果发现,无论怎么换宝宝都在哭,就认为是孩子问题,其实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尽快固定一个训练师,在头几次训练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不是练得好不好,而是和这位训练师交流、适应的好不好。在充分适应后,良好的配合才能出来,宝宝的哭闹情况才会减少,每次总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的妈妈,首先要看的就是你的宝宝自己是否适应了。
  4)过度治疗导致过度敏感
  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就开始给予大量的治疗,神经营养液、高压氧、电疗、脑循环、功能训练、言语训练、感统训练....................
  有时候一个矫正3个月不到的孩子,一天内可以做六七种治疗,美其名曰:综合治疗,多管齐下,预防后遗症。
  但实际上,一个本来就早产,体质薄弱,或处于疾病恢复期内的宝宝如此大量折腾,往往会造成新的伤害。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睁开眼就训练,结果就是身体好不好不知道,心理一定被摧毁了。一个孩子的健康,叫做“身心”健康。有“身”也有“心”,只管“身”不管“心”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早期干预不是“早期折磨”,更不是“早期虐待”。
  神经系统的恢复一定是建立在开心、愉悦、享受的基础之上,任何让孩子昏昏沉沉、大哭大闹的治疗,都是有悖于最先进的康复理念的,除非是有较强的循证医学支持。否则,可以停一停,让宝宝喘口气歇一歇再说。过度的治疗会引起宝宝全身异常敏感。不仅是生理,心理上更是一种创伤。
  请记住,无论哪种干预和训练,都要在宝宝不哭闹的情况下进行的!
  5)只看动作不看宝宝
  许多一开始接触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的妈妈,往往会有一个通病:只看动作不看宝宝。
  因为心里焦虑,每次在给宝宝做训练时,满脑子都是下一个动作是什么,甚至身边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每一步,一遍扭头看本子,一遍给宝宝做训练,宝宝的状态在她们眼中完全忽略。
  嘴里还不停地说:哦~~不要哭,马上就好。
  如此训练,也难怪宝宝心里苦了,如果对于新手高危儿父母在训练时,可以先买一个假娃娃,然后在它身上练习,直到你可以闭着眼流畅自如的完成训练动作,然后再给自己宝宝做,不然你怎么下的去手,拿着自己亲生骨肉练手啊~~~
  不看宝宝状态,不看宝宝情绪,不看宝宝反应,一味奔着训练动作要完成的家长,都是需要反思,并且立刻停下,你少做几天训练,再重的宝宝也不会有问题。
  但是你错误的训练,将会让宝宝情况加重加深,焦虑和紧张会害了你也会害了宝宝,想让宝宝不哭,首先要平静的是你的心,而不是学一套所谓的“神奇”方法。
  6)休息不好,导致训练效果不好
  很多妈妈会担心高危儿宝宝会有后遗症,这种担心焦虑往往非常的“过”,以至于宝宝在睡觉时,也要伸出“魔手”,给宝宝做上几遍“训练操”。但恰恰被忽略的是,宝宝良好的睡眠本身就是“最好的康复”,处在深睡中的宝宝,大脑神经可以很好地自我修复。身体的各项机能的协调性,也通过睡眠逐渐的恢复,尤其是宝宝白天活动后,骨骼、肌肉都需要一个自然状态下的放松。但是好好地睡眠却屡遭“魔手”,导致宝宝始终不能进入一个较好的睡眠状态。
  谈何恢复?谈何健康?
  请家长记住:睡觉就是睡觉,睡觉才是最好的恢复过程!千万别再睡眠过程中打扰Ta。
  否则你以为你是好心,其实是在“破坏”。同时,长期睡眠不好,也会导致宝宝整个精神状态失衡,无论哪些训练都会大哭大闹,对于这种情况,休息几天,好好地睡一睡,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每个家长都是非常爱孩子的,只是这种爱往往充满着焦虑感。对于早期干预或者治疗意义的康复训练,我们有时候要做的不是加法,反而是要反思一下,多做做减法。
  孩子,仅仅是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他们承受不起那么多高强度的练习,找到一个好的训练师,一同探讨探讨宝宝的训练状态,一起配合调整日常作息和家庭训练计划。即使你只会某一个小训练方法,只要是在宝宝开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的,效果都会比平时好上数倍。
  母婴育儿培训课程老师再次提醒家长,宝宝的训练过程,一定是一个愉快、放松的过程,任何让宝宝大哭大闹的训练,都要警惕起来,过度治疗不但不会让宝宝健康,反而会让宝宝遭受新的伤害。
  希望每个家长都可以解除焦虑感,重新给宝宝一个全新的母爱,情况一定会好转的。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产后康复

懿英教育是专注于孕产哺育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和咨询服务。2013年率先将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概念引入中国,并在此后持续提提供泌乳支持、孕产照护、母婴芳香按摩、托育管理、儿童早期教育等专项技术咨询,为各类母婴健康机构,包括医院产科、新生儿科、乳腺科、妇保所等科室,以及公共卫生保健中心、母婴健康服务中心等输送专业人才。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金吉路778号1幢216室

课程咨询:4008566331

新浪微博:@懿英YIYN

婴幼儿抚触 关注公众号
IAIM 课程咨询

沪ICP备1801775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