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LC
  • 登录/注册
  • 关于我们
  • 认证查询
  • 知识观点
  • 新闻中心
  • 书籍工具
  • 专业课程
  • 首页
  • 孕 Pregnancy
    • 专题讲座整理录
    • 泌乳顾问执业相关
  • 产 Delivery
  • 哺 Breastfeeding
    • 母乳妈妈预备营
    • 母乳辣妈养成营
    • 职场妈妈女神营
    • 科学离乳不慌忙
  • 育 Raising
    • 新手妈妈训练营
    • 添加辅食有章法
    • 育儿烦恼理理清
  • 教 Education
热门商品

资讯热点
  • 如何成为IBCLC?
  • 就缺你了,只需5分钟,快来参加2019母乳哺育调查!
  • 《泌乳顾问考试综合复习》(第四版)首批读者告知书

热门知识
  • 乳房的反向按压讲解视频
  • 用对吸奶器 4要YES 4不要NO
  • 这些食物会回奶?韭菜大麦燕麦薄荷……

微量元素对宝宝有何种影响呢

时间:2019-09-19 09:42:19 阅读数:1901

       当新手爸妈们去母婴店购买婴儿用品的时候都会有许多店员来和您推荐,说宝宝缺着缺那,要不然就是按着月份说要宝宝补微量元素。常见的微量元素为钙铁锌,对于这些微量元素具体是干嘛的?下面上海懿英母婴育儿指导课程老师就和大家分享微量元素对宝宝有什么帮助。



  1、钙
  经常能听到枕秃、出牙晚、肋骨外翻、睡不安稳、出汗多、头发稀、走路不稳等等都是宝宝缺钙导致的,其实母婴育儿指导课程老师告诉你,这些都和缺钙没有直接关系。
  0~6个月的宝宝,在奶量充足的情况下,无论母乳还是配方奶中的钙,都完全可满足宝宝身体发育需求。宝宝饮食、生长发育正常,就不存在缺钙的说法,无需额外补钙。
  2、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出生2周后(不是2岁后)即需补充,母乳喂养每天摄入量为400IU/d,并至少补至2岁。
  母婴育儿指导课程老师建议大家采用配方奶喂养,每天配方奶量不足1000ml的宝宝,可额外补充差额至400IU/d;配方奶量能达到1000ml的,则不需额外补充。
  3、铁
  大多数足月出生宝宝,身体储备的铁元素只够持续到4~6个月,身体生长发育对铁元素需求不断增加。
  如果满6个月添加辅食后,未及时摄入富含铁的辅食,或辅食中铁不够,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母婴育儿指导课程老师告诉你,适合宝宝最佳补铁食物:高铁米粉、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血制品、动物肝脏等。
  未明确宝宝缺铁之前,食物预防即可。但如已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则应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治疗,尽快纠正。
  4、锌
  关于锌缺乏,目前没有特定临床症状和生化特征改变,也没有评价指标来评价。并且,微量元素检测的锌缺乏也不可信。
  关于补锌,母婴育儿指导课程老师建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a.0~6月龄: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获得足量的锌;
  b.6~12月龄:每日需要锌3.5mg,每天保证600-800ml奶,另加一颗鸡蛋,一块巴掌大小红肉(约1两)即可;
  c.1岁后:之前饮食基础上,多些海产品,或每周吃一次动物肝脏。
  5、DHA
  DHA在宝宝的大脑和视网膜发育过程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DHA和智商没有关系,也不会让人更聪明。
  母乳和配方奶(如配方已添加dha)喂养的宝宝,奶量充足的话,不需要额外补充DHA补剂。
  添加辅食的宝宝,除日常喝奶外,每天可以从鸡蛋里,或一周吃2~3次海产品,即可满足身体对DHA的需求。
  只有当辅食中缺少DHA食物,或奶量不足时,才需额外通过补剂补充。
  6、益生菌
  益生菌不属于日常推荐补剂,只有特殊情况才用得到。
  目前,国际上对于益生菌可以治疗急性胃肠炎、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院内腹泻、预防坏死性结肠炎的证据相对最为充分。所以,一定不要没事就常规给宝宝喂点啥吃。
  7、蛋黄球蛋白粉
  生活中的食物,牛奶、鸡蛋、豆类等,即可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无需额外补充。
  太多的蛋白质,存在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肾脏器官的负担。
  所以科学的育儿才能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就给宝宝补这补那,有的时候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产后康复

懿英教育是专注于孕产哺育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和咨询服务。2013年率先将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概念引入中国,并在此后持续提提供泌乳支持、孕产照护、母婴芳香按摩、托育管理、儿童早期教育等专项技术咨询,为各类母婴健康机构,包括医院产科、新生儿科、乳腺科、妇保所等科室,以及公共卫生保健中心、母婴健康服务中心等输送专业人才。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金吉路778号1幢216室

课程咨询:4008566331

新浪微博:@懿英YIYN

婴幼儿抚触 关注公众号
IAIM 课程咨询

沪ICP备1801775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