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LC
  • 登录/注册
  • 关于我们
  • 认证查询
  • 知识观点
  • 新闻中心
  • 书籍工具
  • 专业课程
  • 首页
  • 孕 Pregnancy
    • 专题讲座整理录
    • 泌乳顾问执业相关
  • 产 Delivery
  • 哺 Breastfeeding
    • 母乳妈妈预备营
    • 母乳辣妈养成营
    • 职场妈妈女神营
    • 科学离乳不慌忙
  • 育 Raising
    • 新手妈妈训练营
    • 添加辅食有章法
    • 育儿烦恼理理清
  • 教 Education
热门商品

资讯热点
  • 如何成为IBCLC?
  • 就缺你了,只需5分钟,快来参加2019母乳哺育调查!
  • 《泌乳顾问考试综合复习》(第四版)首批读者告知书

热门知识
  • 乳房的反向按压讲解视频
  • 用对吸奶器 4要YES 4不要NO
  • 这些食物会回奶?韭菜大麦燕麦薄荷……

宝宝刚睡醒就在打哈欠,是不是没睡够?

时间:2019-05-17 13:55:55 阅读数:945

对于每天抗争在哄睡一线的宝爸宝妈来说,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可谓是头等大事,希望抓住睡眠信号,让哄睡事半功倍。对哼唧、揉眼睛、抓耳朵、打哈欠、挠脸、把脸埋在妈妈怀里这些睡眠信号,更是烂熟在心。
但是很多家长也发现,明明刚睡过一大觉醒来,还是一个哈欠又一个哈欠,宝宝是不是没睡够?要不要接个觉再睡会儿?
最初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一时也有点懵,虽然心里隐隐知道这个时候的哈欠跟没睡够、困应该没什么关系,但具体的道理却说不出来,为此,我专门去查了一些资料,倒是发现不少有趣的事情~
我们天生就会打哈欠 
闭上眼,张大嘴,拉伸下巴和上半身的肌肉,缓缓地深吸气,然后快速呼出来,嗯,一个哈欠打出来了,而且平均会持续6秒钟。
人人都会打哈欠,这些技能在我们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已经get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准确地了解这是为什么,研究人员也只是通过四维超声检查观察到了胎儿打哈欠的行为。
可能跟宝宝的大脑发育有关?可以促进下颌关节的发育?促进肺的发育?或是可以被用作正常发育的标志?
这些都还不确定。
不过可以确定是,打哈欠算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事。
打哈欠很普遍,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却还是很少。
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相关的研究,虽然到目前为止都还没用一个非常确切的结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这些理论。
最早对打哈欠有所研究的人是希波克拉底,在距今差不多2500多年前,他认为打哈欠和发烧有关,发烧的时候打哈欠有助于排除那些积累在身体里的有害气体,就像水沸腾之后会有大量水蒸气从锅里冒出来,发烧体温升高的时候,聚集在体内的气体也会猛地从嘴里排出来。
希波克拉底的这种观点在其后不断被演绎,到了十九世纪,当时的科学家认为打哈欠有助于呼吸——可以为血液提供大量的氧气,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如果这个观点是对的,那么人们打哈欠的频率,应该会随着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Provine所做的一项试验中发现,当给志愿者呼吸不同成分的气体时,并没有观察到他们打哈欠的频率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近年来,心理学家Andrew Gallup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打哈欠是为了给大脑降温,防止过热。
在打哈欠时,下颌的剧烈运动促进了颅骨中的血液流动,有助于带走多余的热量,同时深吸气还把冷空气带进了鼻窦和通向大脑的颈动脉周围。另外,打哈欠时上颌窦的薄后壁会弯曲,像风箱泵一样使鼻窦系统通风,从而给大脑降温。
Gallup对两位频繁打哈欠并且深受哈欠困扰的女士进行的个案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佐证了这个观点。他发现她们都表现出了体温调节障碍,其中一位女士发现当哈欠来袭的时候,洗冷水澡、在冷水里游泳可以让打哈欠的症状缓解;另一位女士在哈欠发作前后测量口腔温度,显示出显著地体温下降。 
虽然疲劳、困倦的时候更容易打哈欠,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打哈欠并不是因为疲劳或是困倦。
无聊、听到哈欠声、看到旁边的人打哈欠都能把我们的哈欠给勾出来,而且想要控制不打哈欠也十分困难,明明知道当下的场合不应该打哈欠,拼命想忍住,却往往以失败告终。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容易打哈欠呢?
1.刚起床和快要睡的时候 
Provine在他所做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感觉到疲劳的时候会更频繁地打哈欠,尤其是在刚醒来或是快到睡觉那个点的时候。
如果用大脑冷却的理论来解释的话,在入睡前和刚睡醒的时段,我们的体温会有自然上升,这个时候打哈欠让大脑冷却能让我们更加警觉。
另外,当我们要打哈欠的时候,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会发出信号,刺激位于脑干和海马,让控制打哈欠的相关肌肉收缩。PVN还会产生化学信使来引发哈欠,其中一种化学信使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在将要醒来的时候会出现急剧分泌,这可能也是造成我们刚睡醒的时候容易打哈欠的原因之一。
2.无聊的时候 
在我们无聊的时候,打哈欠也会增加。
也是Provine所做的一项试验,观察到人们在看静态画面时比看音乐视频时更频繁地打哈欠。
另外,坦普尔大学的名誉教授、心理学家Ronald Baenninger也做过一项试验,让研究对象佩戴腕带监测他们的生理机能和打哈欠的频率,结果发现在缺少刺激的时候会更频繁地打哈欠。在打哈欠之后,运动和生理活动通常会随之增加,可以说打哈欠代表了某种“醒来”。
在没有感到很无聊的情况下,人们有时也会打哈欠。比如,运动员有时会在他们的比赛项目开始前打哈欠,空军士兵会在跳伞前打哈欠。
所以,Provine认为打哈欠可能只是表明了生理状态的改变。人们通过打哈欠来帮助自己的心理和身体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变,比如从困倦到清醒,从清醒到困倦,从焦虑到平静,从无聊到警觉。
3.被“传染”了 
除了自发性地打哈欠之外,我们还会被别人的哈欠传染。
看到或是听到别人打哈欠,自己也会跟着打哈欠,甚至阅读跟哈欠有关的内容,或是在大脑里想想哈欠这件事,都会勾起一个哈欠。
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感染性哈欠可能跟共情有关。在对动物打哈欠的研究中发现,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会出现自发打哈欠的行为,但只有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中会出现这种感染性哈欠。
感染性哈欠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就像同理心一样,是发展到一定生命阶段才会出现的,5岁以下的儿童在观看打哈欠的视频时就不会比他们平时打更多的哈欠。
在Molly Helt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中也发现,受到感染性哈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一些同理心,而大多数被诊断为自闭症儿童是不太会受别人哈欠的影响的。
不过,近几年开始出现一些不支持感染性哈欠与同理心有关的研究,认为自闭症含着出现感染性哈欠的频率低说不定是因为注意力的关系,他们比较不会去注意别人的脸或眼睛。
在一些亲密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亲密程度会影响我们哈欠的传染性,关系越亲密,越容易被传染到,比起陌生人的哈欠,我们更容易被家人、朋友这类关系亲密的人的哈欠传染到。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产后康复

懿英教育是专注于孕产哺育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和咨询服务。2013年率先将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概念引入中国,并在此后持续提提供泌乳支持、孕产照护、母婴芳香按摩、托育管理、儿童早期教育等专项技术咨询,为各类母婴健康机构,包括医院产科、新生儿科、乳腺科、妇保所等科室,以及公共卫生保健中心、母婴健康服务中心等输送专业人才。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金吉路778号1幢216室

课程咨询:4008566331

新浪微博:@懿英YIYN

婴幼儿抚触 关注公众号
IAIM 课程咨询

沪ICP备18017757-2号